谢翱
【注释】 1.秋社:指秋季的祭祀。2.山中故人:山中的朋友。3.燕子来时:燕子飞来的时节。4.不堪离别泪沾衣:不忍心离别,泪水洒在身上。5.如今:现在。6.为客:做客,客居。7.秋风里:秋风中。8.更向人家送燕归:更加给人家送去燕子。 【译文】 燕子来了的时候人们要送别客人,离别使人悲伤流泪湿了衣裳。 如今我成了远在他乡作客的人,又在这萧瑟的秋风中送别燕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早春曲江闲游》。 第一句: - 释义: 春雨滋润了人参树,使其长出了嫩绿的芽苗。 - 注释: 人参,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春雨使得土壤湿润,有利于人参的生长。 - 赏析: 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春雨如丝般细腻,滋润着万物,尤其是人参这种珍贵植物,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开始迅速成长。 第二句: - 释义: 县庭无事,我整日坐在堂上欣赏这宁静的景象。 - 注释:
【注释】 鼎湖:指仙都山。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周至县南,是秦岭的著名山峰之一。 柱峰:即华阳峰。 地险山空:意谓地势险阻,人烟罕至。 不可家:意谓不能居住。 山下人居五六月:意谓山下人家五六月份才来。 天风:自然风。 碧荷:指荷花。 赏析: 《望仙都》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描写了仙都山的景色。全诗通过写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注释】 黄精: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厚。可入药,有滋补强壮的功效。 野鹿衔花见却驯:野鹿看到黄精后也变得驯顺了。 山人采药避徭征:一个山中人采集药材躲避徭役的征召。 尘中剑米无炊甑:尘中的剑米没有炊具,无法蒸煮。 自洗黄精九曝蒸:自己洗净黄精,多次蒸煮。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写一位山中人采黄精的故事。诗的前两句写山中人的勤劳与聪明;第三、四句写其生活艰难,只能以黄精充饥
【注释】 1、道人:道士2、诵经:念诵经文。 3、半峰下:山半腰。 4、洞里山神不敢归:山里的山神因我诵经,不敢回山洞。 5、乘风:骑风(指乘风而上)。 6、擘翻荷叶作蓑衣:用荷叶剖开做成蓑衣。 【译文】 道士在半山腰诵读经文,山里的山神因我念诵,不敢回山洞。我打算乘风飞到峰顶,剖开荷叶做蓑衣。 【赏析】 此诗写诗人想登山顶的壮志和豪情。首句写道士在半山腰诵读经文,为下文“我欲”两句蓄势
《织妇叹》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描绘织妇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织妇辛劳和无奈的同情。其内容如下: 1. 诗词原文: 待得𧔞蚕茧上丝,织成送女去还归。 支机本是寒砧石,留取秋深自捣衣。 2. 译文注释: - 待得𧔞蚕茧上丝:等待蚕茧变白变成丝。 - 织成送女去还归:将丝线织成后送给远方的女子,希望她能归来。 - 支机本是寒砧石:在寒冷的夜晚,用寒砧石敲打来提醒自己要继续工作。
这首诗描述了樵夫们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趣。 诗句注释: - 樵斧丁丁响翠微:樵夫们敲打柴火的声音(樵斧丁丁声)在山间回荡(翠微),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与和谐。 - 赪肩半脱汗身衣:形容樵夫们的辛苦和劳累,他们的衣服因汗水而变得湿透,颜色由红变为黄。 - 避雨岩前洞:在岩石前洞穴中躲避雨水,体现了樵夫们在恶劣天气下仍坚持不懈的精神。 - 裹得山蜂和蜜归
注释:在江心寺停船,听着几声清脆的磬声响起在晴朗的傍晚,落木满家,烟雾缭绕。江上吹来阵阵潮水,白云生根,风吹不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寺庙的画面,通过清磬的声音和落木、烟雾等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注释】: 吴山坊顶戴高祠,禁地凄凉江水悲。 ——意思是说,在吴山的坊顶,供奉着高大的祠庙,而这个禁地却充满了凄凉和悲伤的情绪。 却是北人题记壁,迤南耆旧独无诗。 ——意思是说,只有北方人在这里留下了题记,而南方的老一辈的人却没有留下什么诗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吴山坊顶的高祠以及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感慨和思考。首先,诗人提到“吴山坊顶戴高祠”,这里的“吴山”指的是苏州的一座山
【解析】 1. 山中道士:诗人自喻。2. “二十修行”:二十年来修道,已超脱尘世。3. 别故家:离开家乡。4. 清苦蜜:用蜂房酿成的酒。5. 蜂房知是近梅花:以“蜂房知是近梅”,比喻自己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与世无争。 【答案】 译文:我像山中的道士一样,服食朝霞,二十年来修炼,已经脱离了尘俗。你留下我的一杯清苦蜜酒,我知道这是蜜蜂酿造的,因为蜜蜂知道,离这最近的就是梅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