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
【注释】徐王:指春秋时代吴国君主徐偃王。遗迹:指其墓地。岩阿(yá ē):山崖之下,草木丛生的地方。“下”是动词,意为“在……下面”。茅屋:用草搭成的简陋房屋或坟墓。“茅”字的本义是“覆盖”,这里借指茅屋。苎萝:一种植物名,也用作女子的代称。“萝”字的本义是“藤蔓植物”,这里借指这种植物。“啼”,动词,指鸟叫,引申为鸣。疑冢:即疑冢墓,疑冢,古地名,位于今河南固始县西北,春秋时楚人徐偃葬于其地
【注释】 山驿送春:在山间驿站送别春天,表达对春天的怀念与眷恋。 逢春忆旧时:每到春天就会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爱著旧春衣:喜欢穿着去年的衣服。 雨别如知处:离别时像知道要分别的地方一样。 天涯应共归:虽然相隔遥远,但最终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 驿花留客尽:驿站上的花朵已经凋谢,暗示离别。 帆日聚鸦微:船只在太阳下聚集,乌鸦在天空中飞翔。 岁岁子规鸟:每年春天都能看到杜鹃鸟。 寄巢于此飞
译文 初春时节寄给流落岭海的友人: 穿着粗布衣服随从南行,年岁已长不同往昔。 龙旗飘扬在左方,鸿影别离中州。 躲避高丽使者,春天乘着百济的船只。 王孙和芳草一样,相忆可能留。 注释 1. 短褐:指粗布衣物,古代贫贱者所穿。 2. 龙旂(qí):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吏所乘车辆上的彩绸制成的旗帜。这里指车。 3. 虚左个:古代尊称别人时用词,表示尊敬。 4. 鸿影:大雁飞行时的影子。 5. 避
诗句释义与译文及赏析 第一联: - 残年哭知己:形容诗人在晚年,对逝去的友人充满深切的怀念和哀伤。 - 白日下荒台:指文天祥被俘后被押至大都,在荒凉的台上受刑,表现了其壮志未酬、英雄末路的悲壮。 第二联: - 泪落吴江水:比喻诗人悲痛之情如同江流般不断,无法自拔。 - 随潮到海回:表达了泪水如潮水般涌动,最终回归到大海的意象,象征着无尽的悲伤终将消散。 第三联: - 故衣犹染碧
注释: 江上别友:在江边分别的朋友。 相看仍恸哭,欲学晋诸贤:看着朋友流泪,想效仿晋代的一些贤人。 戍近风鸣柝,江空雨送船:守卫的兵营靠近,听到风声中传来的梆子声,江面空旷,雨中送走了船只的归途。 朔云侵别色,南雪忆归年:北方的雪花飘来,覆盖了别离的色彩,南方的雪花飘落,让人怀念回家的年岁。 拟共锄青术,无为俗事牵:计划一起种植青色的花草,不要被世俗的事情所束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诗
春日迟子芳游乌龙山 乌龙烟霭北,君去为亲留。 彩舞初离席,音书缺寄邮。 雨登人日冢,槎别客星洲。 应有他宵约,相从及此游。 注释: - 春日迟子芳游乌龙山:春天的日期,迟子芳(可能是诗人的朋友)要游览乌龙山。 - 乌龙烟霭北:乌龙山的烟雾缭绕在北方。 - 君去为亲留:你离去是因为家中有亲人需要照顾。 - 彩舞初离席:离开时,彩绘的舞蹈开始在宴会上表演。 - 音书缺寄邮:书信缺少,无法寄送。 -
【诗句释义】 1. 元日枕流亭听雨:正月初一,在枕流亭聆听雨水。 2. 征铎残年雨,吟听忆到城:听到的雨声仿佛是出征时的号角,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3. 愁云侵歙尽,梦日向吴生:天空中的愁云被雨水洗刷干净,仿佛看到了梦中的太阳。 4. 药产难离性,滩流不掩声:药草生长需要阳光,但雨水可以遮挡阳光,使得药草不能生长;河水奔腾不息,即使有声音也不会被掩盖。 5. 他宵桦烛饮,因想此中行
沧江失钓缗,白社苦吟身。 注释:沧海之畔失去了钓鱼的丝线(比喻失去亲人),白色社里辛勤吟诵以表达哀痛之情(指悼念亡人)。 译文:在沧海之畔失去了亲人,在白色社里吟诵哀悼。 风雨他年别,干戈旧国贫。 注释:在未来的日子里分别于风雨之中,战争和战乱让国家陷入了困苦。 译文:在未来的日子里分别于风雨之中,战争和战乱让国家陷入了困苦。 春祠占远梦,腊市忆行人。 注释:在春天的祭祀中寄托着远在他乡的思念
人日雪 连年逢此日,寂寞在山居。 故国云归尽,高杉雪下初。 阴霾占户口,雷电失天书。 可得俱无事,清吟始晏如。 注释: 1. 人日雪:指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节日(人日节)时降下的大雪。 2. 连年逢此日,寂寞在山居:连续多年在这个日子里,我独自居住在山中。 3. 故国云归尽,高杉雪下初:故乡的云彩已经消散殆尽,山上的雪刚刚开始飘落。 4. 阴霾占户口,雷电失天书:阴雨连绵覆盖了整个村庄
【注释】 ①“牢落”:孤单,寂寞。②“残年”:指晚年。③“衾”:被。④“玄发”:头发变白。⑤“书符”:用符咒驱除不吉利的气。⑥“狷(juàn):同“健”。⑦吴音:吴地口音。 【赏析】 《除夜闻雷》,是一首七绝。诗的前四句写除夕之夜听到打雷的情景;后四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和思念。 开头两句,点明时令为除夕之夜。“牢落”一词,写出了诗人此时孤独寂寞的心情。 中间四句描写了除夕之夜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