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卜算子 寒食 极目柳条青,雨滴惊花睡。 几处春莺不肯啼,闺梦浑如醉。 但听竹敲风,空忆晴光媚。 五侯池馆旧寒烟,芳草王孙泪。 注释: 1. 卜算子:词牌名。 2.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三天的节日,有禁火习俗,故称寒食。 3. 柳条青:柳树的枝条呈现出青色。 4. 雨滴惊花睡:雨水打在花瓣上,仿佛惊醒了沉睡的花。 5. 几处春莺不肯啼:有几处地方的春莺不愿意鸣叫。 6. 闺梦浑如醉
【诗句释义】 1. 花点石榴裙:指女子的裙子上绣有石榴花图案,色彩鲜艳。 2. 虫响灯光薄:指夜晚时分,屋内的蟋蟀声和微弱的灯光相互呼应。 3. 心怯空房不忍归:内心感到害怕而不敢独自回到空荡荡的房间。 4. 风动秋千索:指风吹过秋千上的绳索,发出声响。 5. 望月想蛾眉:望着月亮时想到了美丽的眉毛,这里可能指的是思念远方的爱人。 6. 菊露凄罗幕:指菊花的露水打湿了罗帐,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卜算子 《卜算子》是词牌名,取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句。此词为词人客居黄州时所作。上阕写客居生活之寂寞,下阕写相思之情。首句写景,渲染了秋夜的寒冷气氛;二句写景,点出了主人不在家的情况;三、四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曲曲折折的栏杆画;五、六句写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两句写景,用“也似”两字将相思与愁情巧妙结合,使整首词情感更加丰富
卜算子 棱棱画屧墙,窄窄湘裙衩。 一寸秋波不耐娇,弹泪秋千下。 锦字十三行,半摺笺新砑。 鹦鹉无情也解愁,学说相思话。 注释: - 棱棱画屧墙:形容墙壁的棱角分明,如画一般。 - 宽窄:指湘裙的宽度。 - 一寸秋波不耐娇:指眼睛像水一样清澈,却无法掩饰内心的娇羞。 - 弹泪秋千下:指在秋千上轻轻弹泪。 - 锦字十三行:比喻书信数量之多,就像有十三行的文字。 - 半摺笺新砑:指书信折叠后
卜算子 珊瑚林同闽人赋香到落梅风,青到垂杨缕。 春色三分半已归,花泪弹红雨。 难剪是愁思,欲埋无头绪。 粉蝶双双也怕愁,飞过邻家去。 注释: 1. 香到落梅风:梅花的香气飘荡到了风中。 2. 青到垂杨缕:柳树的绿色枝条垂挂在杨柳上。 3. 春色三分半已归:春天的色彩已经失去了一半。 4. 花泪弹红雨:花瓣上的露水如同泪水般滴落在了红色的雨中。 5. 难剪是愁思:难以剪断的是深深的愁思。 6.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念远”,是宋徽宗时流行的一种词调,双调五十五字。题闺中画:题写在闺房的绘画上。佟声远:人名。团圞少妇:即团圆之妻。影:影子。 【赏析】 此词为作者友人佟声远的《闺中画》所赋。词作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上阕描写了边塞的景色和闺中的寂寞。首句“古塞际天长”,写出了边塞辽阔、天高气爽的景象,同时也暗含着边塞生活艰苦之意
卜算子 竹香斋 营得屋三间,围绕千竿竹。一片凉云拂绮疏,染出牙签绿。 有鹤解听诗,悄立阑干曲。风雨潇潇逼短檠,冷抱秋吟独。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 竹香斋:诗人自号。 营得屋三间:指在竹林中建起一间小屋,供自己居住和读书写作之用。 围绕千竿竹:形容竹子环绕四周,形成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一片凉云拂绮疏,染出牙签绿:指天空中的一片凉意的云彩轻轻掠过,使得周围的竹子仿佛被染上了绿色的牙签一般。
卜算子 闲傍玉台吟,拾得零星字。 集锦硾云句未成,忽被风吹去。 诗思渺秋烟,欲觅无寻处。 抹遍银笺不惬心,揉作团团絮。 注释: - 闲傍玉台吟:形容闲暇之余在玉台旁边吟诵诗句。 - 拾得零星字:指偶然捡到一些零散的字。 - 集锦硾(wěi)云句未成,忽被风吹去:意指收集的诗句虽然整理得很好,却因为一阵风而消失。 - 诗思渺秋烟:形容诗歌的思绪像秋天的烟雾一样缥缈不定。 - 欲觅无寻处
卜算子秋海棠 一雨暖凉生,花满斜阳外。 休说啼痕几点儿,也有风吹散。 行近粉墙阴,挼手和烟采。 偏又花名唤断肠,不敢将伊戴。 注释: - 一雨暖凉生:一场雨后,天气变得温暖而凉爽。 - 花满斜阳外:夕阳下,满地都是盛开的海棠花。 - 休说啼痕几点儿:不要提那些花瓣上的泪痕,那是自然形成的水珠。 - 风吹散:微风轻轻吹过,花瓣上的泪痕被风吹散了。 - 行近粉墙阴:走近那片粉色的墙边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忆玉郎”、“醉花间”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两仄韵转一平韵。此调有孤雁出群格,如《清真集》中《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席上再睡》等,但本词未用孤雁格。 示蔼卿:指李清照。 难住:停留不前。 到得君归没杏花,却又愁春去:等到你回来的时候,春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又走了。 肯重来:能再来吗? 花落还开否:花瓣落了之后会再开放吗? 到得明年有杏花,又要听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