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献忠
注释与赏析 1. "直道人间颂" - 直道:正直的道路,表示公正无私的行事方式。 - 人间颂:赞颂人间的正直行为或精神。 2. "幽囚圣主怜" - 幽囚:指被囚禁的人,比喻受到委屈或不公平对待。 - 圣主:皇帝的尊称,表示对统治者的尊敬。 - 怜:同情、怜悯。 3. "但须宽一死" - 但须:只要;只要需要。 - 宽:宽恕、宽容。 - 一死:生命,这里指个人的性命。 4.
注释: 怪尔忧时急,云林阻道风。 人间传抗疏,谁复见书空。 万死恩方重,生还事亦公。 悲凄老亲意,怅望五湖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狱中写给南江监狱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怪尔忧时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担忧和关心。他担心朋友为国家大事操劳过度而忧心忡忡。 第二句“云林阻道风”则是诗人对朋友处境的描绘。他看到朋友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中行走
丁酉年(1627)作者北上,同年冯南江将赴雷阳(今安徽望江),作者作诗赠别。 仙槎:仙木制成的船,泛指神舟。 阖闾城:吴国都城,即苏州。 千片鲛冰:千片鱼鳞般的冰。 五湖:太湖、杭州西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等五个湖泊的总称。 龙气:这里指东南的风气。 阳春北指:借《阳春》的典故,表示送行。 化国:泛指南方。 此夜相看浑不寐:指送行的夜晚,两人相对无言,直到天明也不困倦。 霜风吹动欲宵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指出诗句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了什么特点,然后其他的诗句的表现手法,这样分类答题就比较方便准确了。如“故人江楼月”一句写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写出江上之景;“照见千里心”一句抒情,写出自己对故人思念之情;“游子未言归”一句描写自己的情感状态;“西陵隐檐际”,“南湖澄夕阴”两句写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全诗的内容,然后结合着注解和相关语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来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携孺子”四句:带着孩子终于定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注释:①吴兴:地名;②稚子:指年幼的儿子;③终:到底;④兵戈:武器和战争;⑤农书:农业方面的知识或书籍;⑥南阳:古郡名
金陵 南朝王气昔分明,盛业千年始作京。 春树久迷江总宅,寒江长傍秣陵城。 三山落日明秋练,六苑轻风动早莺。 闻说高皇初驻跸,阅江麾盖定专征。 注释: -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 南朝王气昔分明:指昔日的南朝(即今天的南京)有着明显的皇家气息。 - 盛业:繁荣的事业。 - 始作京:开始作为首都。 - 春树久迷江总宅:春天的树木已经迷失在江总的住宅中。 - 寒江长傍秣陵城
【注释】 奉怀射陂朱子:指作者的朋友朱子,因射陂而怀念他。 久别乌程令:很久没有到乌程了。乌程县在今浙江湖州市,这里泛指家乡或友人所在的地区。 经秋思转微:过了一个秋天的思念就变得淡薄了。 林光暮烟发:暮色中的树影与炊烟相互映衬。 菊气早寒归:菊花的香气在寒冷的初秋时节就已经开始飘散。 出县看山近:出了县城,眼前出现了山。 开衙报客稀:衙门里的官吏已经很少来人了。 还将萧瑟意,遥逐白云飞
癸卯年应朝北上晴泊清口夕阳斜挂在野地,江边的村庄在乱流中显得格外宁静。 千帆并进,客人们相互交谈,一群雁儿在水面上悠闲地滑行。 河床被冻得坚硬,浅处只能看见沙粒;古时烧过的灰烬现在已经平复。 往年淮水边明亮的月光,依旧照耀着韩城。 注释: 1. 癸卯年应朝北上:指作者应朝廷之命前往京城述职。 2. 晴泊清口:晴朗的日子停泊于清口岸边。 3. 野泊斜阳近:形容船只停靠在野外,夕阳临近。 4.
自小晦至西晦与曹新昌议民事 【注释】:自小晦到西晦,是农历节气名。指冬至后第15天开始,到立春前一日止。 【译文】:从冬至后第15天到立春前一日这段时间,我与曹新昌共同商讨农事。 行县淹朝雨,盘山转路迟。 【注释】:行县,巡视州县,治理政务;淹朝雨,形容连绵不断,时值阴雨连绵的天气。盘山,指山路曲折盘旋。 【译文】:在行县巡视期间,恰逢连日的阴雨绵绵,山路迂回曲折。 溪声连壑起,云气并峰移。
怪尔忧时急,云林阻道风。 人间传抗疏,谁复见书空。 万死恩方重,生还事亦公。 悲凄老亲意,怅望五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