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云山费扫除,半生心迹始酬予。
兵戈转眼催人老,旅食随年作计疏。
鸿宝竟难参洞箓,阴符只合让农书。
郊坰不作南阳隐,行路人犹说草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全诗的内容,然后结合着注解和相关语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来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携孺子”四句:带着孩子终于定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注释:①吴兴:地名;②稚子:指年幼的儿子;③终:到底;④兵戈:武器和战争;⑤农书:农业方面的知识或书籍;⑥南阳:古郡名。在今河南方城西,是刘备的故乡,后常以“南阳隐居”代称隐居生活。
赏析:“携孺子”四句写诗人携家眷最终定居吴兴。“终于”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欣慰之情,“稚子”“终”字又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兵戈”句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的经历,也表现了其对战争的厌恶。
“鸿宝”两句:我虽然不能参研道家的《鸿宝》之书,但阴符之术我还是略懂一二的。
注释:《鸿宝》:道家经典之一,相传为黄帝所作。《阴符》:古代兵法,又名《太公阴符》。
赏析:“我虽不学道,亦知有阴符”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这两句表明自己虽然没有研究过《鸿宝》,但对《阴符》却略知一二,足见其学识的渊博。
“郊坰”两句:郊野郊外,没有人迹,我不愿做南阳的隐士;路上行人还谈论草庐的故事。
注释:郊:郊外;坰:边邑之外。
赏析:诗人用典意在表达自己虽然身居闲适之地,但却无心归隐,他不愿意像诸葛亮那样躬耕陇亩。
【答案】
携孺子果定居吴兴守望
湖上云山费扫除,半生心迹始酬予。
兵戈转眼催人老,旅食随年作计疏。
鸿宝竟难参洞箓,阴符只合让农书。
郊坰不作南阳隐,行路人犹说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