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洢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1. 又赋得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宜之 2. 九日群开竹叶觞,茱萸传插动离肠。 3. 赋诗不少浣花叟,吹帽那寻从事郎。 4. 坐看孤鸿横别浦,遥怜匹马乱残阳。 5. 尊前已是蒹葭路,莫待临流叹渺茫。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翻译: 又赋得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宜之:这是诗人再次赋诗,表达了他对好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九日群开竹叶觞,茱萸传插动离肠:九月九日重阳节
【译文】 乌鸦归巢,夕阳西下。寒色笼罩着垂杨。 远天泼墨,云乱如麻。树梢倒影,映入水中。 几亩荒烟,山寺白墙。半竿残照,短墙黄墙。 故园何处?客路闻啼,秋思凄凉。 【注释】 肃肃:形容鸟归巢时叫声清厉。 带:环绕。 萧条:冷落、荒凉。 遥空:高远的天空。 泼墨:用墨汁作画或写字。 浸染:沾湿;渗入。 树杪:树梢。 数亩:指几亩地。 荒烟: 荒芜的烟雾。 择木:选择树木。 客路:旅人行走的路。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好葺柴关早下帷":这一句描述了家中修缮房屋并提前关闭门户,开始学习。这里的“葺”指的是修缮,而“柴关”则可能指简陋的住所或家门,“下帷”则是闭门不出,专心学习的状态。 2. "贫家父子习毛诗":在贫困的家庭中,父亲和儿子共同学习和研究《诗经》。这里提到的“毛诗”指的是《毛诗》这部古代诗歌经典。 3. "传经邀得康成在,订字须关叔重知":通过邀请有学问的人(如康成)
【注释】 家书 其二:家信。 上苑:皇家园林。 蕙:香草,一种名贵的花。 兰:香草,一种名贵的花。 狎:亲近。 蚕丛:指四川一带,古人以蜀道之难比于蜀地的山川险阻。 岩林骨:指坚贞不屈的骨气。 赢:勉强。 稚子:小孩子。 加餐:增加饭量。 【赏析】 《家书》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一位退居山野的诗人在春天里给家人写的一封信。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家人深厚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前二句“尽言上苑多芳草
诗句: 污父先生久作邻,未知污父是何人。 译文: 邻居的那位先生已经住在这里很久了,却不知道他是何方人氏。 注释: 污父:对他人的敬称,这里指唐污父先生。久作邻:已经长时间居住在这里。不知:不知道。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邻居的先生已经长时间居住在此地,却不知道他的身份和来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先生深深的好奇和尊敬之情。同时,也展现了魏学洢诗歌中的细腻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解析】 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归鸦 其七”,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是写归鸟傍晚回巢,暮林中萧疏悲凉,归鸟孤飞觅伴,而鸣声急促,音调缓慢,意态凄凉,令人感伤。后两句是写诗人自己因政治失意,被放于狱中的不幸遭遇,以及内心无限悲痛的情怀。全诗运用比兴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答案】 译文: 归巢鸟儿在傍晚时分飞回,黄昏的树林显得凄惨而寂寥
【译文】 高天远树,万木凋零衰败,只有古柏枝头,乌鸦啼叫。 墓地里,乌鸦叫声嘈杂,野鹊喧噪,渔艇着鸬鹚。 移栽的树木,苦心削去枝叶风霜片,顾羽时时飞起烟雨丝。 到处有山都可以托身,游子徘徊不归,不知何时是终期? 注释: (1) 归鸦 :指乌鸦,喻指诗人的身世、遭遇。 (2) 天高木落 :指深秋景象。天高气爽,木叶飘落。 (3) 万林衰 :指林木凋零。 (4) 古柏啼乌 :古柏上栖宿了乌鸦
【注释】 拟将秃笔露槎枒,一扫寒林百只鸦。——用秃笔蘸水画寒鸦,画了百只在树林。 哑哑悲声凄月色,苍苍疏影缀霜花。——叫声哀婉,月光下更显凄凉,稀疏的树枝上挂着霜花。 横铺乱簇难成字,冷水孤村着处家。——树枝杂乱,无法书写成字句,只有冷清的村庄,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孤寂。 枝重露浓清夜永,渐看檐角起朝霞。——树枝沉重,露水浓郁,夜晚漫长,渐渐可以看到晨光中的朝阳。 【赏析】
【注释】 归鸦其一: 落日,夕阳。 其二: 日落,太阳下山。 钟鸣,打钟声。 霜树红,指树上的树叶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鲜红,好像被霜打过似的。 西风,秋风。 萍踪散乱投青霭,形容乌鸦四处漂泊,最后落在暮色中的云彩上。 野阵糊涂布远空,野地中的雾气像一片片模糊不清的阵势,弥漫在天空中。 归路依稀官柳外,回家的路在官家栽植的柳树外面隐约可见。 人家黯淡暮烟中,人家在黄昏的烟霭里显得朦胧而暗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具体分析。 “归鸦 其四”,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绝。诗人触目伤情,睹物兴感。首句“触眼凄凄惹梦思”,点出眼前景色,引起诗人的愁思;次句“特怜乌鸟下来迟”,以拟人化手法写鸟,写出了诗人对鸟的怜悯之情。第三、四句“凭将暮色云千里,借得青天月一枝”,通过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