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兀然而然:高耸的样子。湛存象先:深藏于象之前。曹溪:即曹溪寺,在广东韶关。昧横画:犹言不露痕迹。少室:山名。还默传:犹言默默传承。体不匿而了了:形神俱备,毫无遗漏。用不勤而绵绵:运用自然,不事雕琢。得麟角兮石头足:语出《庄子·秋水》:“孔子观乎四周之内而四下之。”得麟角,指得其意也。捋虎须兮林际颠:语出《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捋虎须,喻以笔势凌厉,能抓住要领
【注释】 事不在容:事不在容貌。容,指人的仪表、举止。智不到宗:聪明才智达不到禅宗的真谛。陶壁梭蛰:陶器受热而膨胀,梭木受冷而收缩。比喻禅理高深莫测。授衣钵而卢老逃舂:传授衣钵给卢老,自己却逃避农作。卢老是汉末著名道人,以隐逸著称。卢老家中只有一老妪,终日舂米。 犀通半夜月:犀牛角在夜里能够发光。鹤梦千年松:鹤梦见了千年不落叶的松树。 跛挈公:形容年老体衰。跛,指腿脚不便或行走困难。挈,携带。公
了心非相,了相是心。 皋禽梦寒琥珀树,海月光射珊瑚林。 影摇风竹,响发秋砧。 万像森罗俱演说,宝陀岩上有知音。 注释: 1. 了心非相:明白了心的本性并非外在的相貌。 2. 了相是心:明白外在的相貌只是内心的显现。 3. 皋禽梦寒琥珀树:比喻梦中所见如琥珀般透明而寒冷。 4. 海月光射珊瑚林:形容月光照射下的海水与珊瑚林的美丽景色。 5. 影摇风竹:风吹动竹林影子摇曳。 6. 响发秋砧
【注释】 1. 默默神澄:默默地,神情清澈明净。 2. 棱棱气清:形容精神清爽。 3. 河汉之月耿耿而:指银河中的月亮明亮皎洁。 4. 蒹葭之风凄凄而有声:用蒹葭和风作比,说明声音凄凉哀婉。 5. 相逢便说无生话:相遇时谈论生死无常的道理。 6. 万像森罗(sēn luó)作证明: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万像森罗”。 7. 佛灯未寒,祖华未残:佛灯火尚未冷却,佛法的光辉还没有消失。 8.
释正觉在《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百五十七》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云水之身,丛林之人。” - 关键词解读: “云水”象征流动不定、变化无定的状态,“丛林”则指代人群或社会环境,暗示诗人身处多变的环境之中。 - 意境阐释: 诗人以云水喻身,表达自己如流水般随遇而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同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槁木之形,谷神之灵。” - 槁木:意为干枯的树木,这里比喻修行人(禅人)清静无欲,心如槁木; - 谷神:指道教中的“谷神子”,即道家认为的一种长生不老之神; - “灵”指的是灵动、有灵性。 - 整句的意思是:修行人的清静无欲,就像干枯的树木一样,充满了灵气和灵动。 第二句:“水冷看秋色,天空垂晓星。” - 水冷
注释: 非思量处,无住而住。 离名象时,不为而为。 香象定中渡,寒蟾照复移。 世间了了虚空相,人事丛丛混沌眉。 饱参底句如何举,饭罢摩挲篾肚皮。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公案诗,以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为主题。全诗通过描绘禅人的形象及其修行境界,展现了禅宗的“无我”、“无念”、“无心”等思想。 “非思量处,无住而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没有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像一座山一样自然地存在
【注释】: 寒淡:清瘦。 相依:相互依靠。 住持:主持。 秋横两目,雪覆双眉:指僧人的面容清瘦。 老兔:指月亮。 河汉:银河。 星斗:星星。 穷通:指人的穷达。 机用:机缘。 一瞬:一瞬间。 消得:值得。 不须:不必。 沙弥:古时出家人的称呼,此处是说不必再唤一个和尚出来。 【赏析】: 此诗为禅宗名士寒山和拾得所作。全诗以“禅”字为主线贯穿全篇,以“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为题,表现了禅者对于世事
【注释】 ①禅人并化主:禅宗僧人兼作画师。化主,佛教语,指修行者。 ②顶雪颔丝:头顶着雪花,颔下长着丝发。形容年事已高。 ③三篾住山计:用竹篾编成的小篮挂在腰间,用来打柴或采药。 ④孤藤横膝时:指在秋天里,只有一根藤蔓横卧在膝盖上。 ⑤潭寒秋到早:指深潭中的水因寒冷而显得格外清澈。 ⑥空阔月行迟:指月光映照在空旷的湖面上,运行得慢。 ⑦宗家无字印:禅宗家派中没有文字记录,故称“无字印”。
默而藏,妙而光。 “默”,指沉默;“而”,表转折;“藏”,指内敛,收敛。“妙而光”指外柔内刚的含蓄美。 月之轮窄,斗之柄长。 “月之轮宽”,暗喻人的心性宽大;“斗之柄长”,暗喻人的度量长。 扶来草木春濡绿,夺去山川霜落黄。 “扶来”指春天的到来,给万物带来生机与活力;“草木春濡绿”指春天使草木恢复生机,焕发生机。“夺去”指冬天的来临,使万物失去生机,变得凋零;“山川霜落黄”指大地被冰雪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