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1. 默默之语:默默地说出的话语。 2. 如如绝虑:形容说话时心无杂念,不思前想后。 3. 野水有秋:野水指山间的溪流,秋意浓,水清而深。 4. 闲云无雨:天上的白云悠闲自在,没有雨滴。 5. 十方三世:佛教用语,指所有佛国、诸天世界。 6. 六道四生:佛教用语,指六道众生(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及四种生灵(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译文】 默默地说出的话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百八十九》。 诗句释义: 1. “静而无像,动而无功。”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境界。在静止的时候没有形象的存在,而在活动的时候也没有实际的功效。这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外在行为的简约,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修养与实践。 2. “湛兮秋下水,应也树头风。”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水面清澈透明,树梢随风轻摆
注释: 五叶之华,三斤之麻,外无棱角兮中无孽芽。 五片叶子的花朵,三斤重的麻布,外表没有棱角,内心没有毒刺。比喻表面看起来和善无害,但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危险。 箭石不是虎,酒弓不是蛇,千里之失兮毫釐之差。 箭和石头不会变成老虎,酒和弓也不会变成蛇。但是,如果千里之远的失误,可能就只是毫厘之差。比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隐患。 得非思议兮自谓一曲之士
【注释】 “一亘清虚”,指禅宗中佛性的本性。 “十分明白”,指禅宗的禅悟,即对事物本质的洞彻认识。 “借兮是功”,指通过修行而得到成就。 “转兮非色”,指修行者不执著于物质形态,超越了物质的束缚。 “天盖地擎”,比喻天地之间万物都受到其影响或支配。 “雷轰电掣”,形容自然界中雷电的迅猛和强大。 “情未生时如何隔”,指在没有产生情感之前,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赏析】
【注释】 1. 湛而不浑:水清澈而没有杂质。 2. 妙而长存:美妙得永远存在。 3. 秋水何色:秋天的水是什么颜色?(即问水之“色”。) 4. 野云无根:野云是没有根基的云,即“浮云”。 5. 半夜天空河汉净:半夜时天上天河(银河)变得十分清晰。 6. 老兔濯濯明月魂:皎洁的月亮映照下,一只老兔显得格外清亮,仿佛是月亮的灵魂。 【赏析】 本篇是一首写景咏物诗
诗句释义: 1. 两眼碧,一面黄:描述人的双眼颜色。"碧"通常指青绿色,"黄"则是指黄色。 2. 舌头不掉,鼻孔难藏:形容人的面部特征,即说话时舌头不会从口中脱落,鼻子也难以隐藏。 3. 老兔静弄魄,灵犀通得光:用老兔(可能指兔子)来比喻一个人,其行为或性格让人感到安心和舒适。"灵犀"一词源于古代对夫妻或恋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描述,这里用来象征某种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的交流。 4. 历历机感兮,何用思量
注释:写出的僧人,态度冷淡,没有能力。默守耕田,努力锄除葛藤。进入大海后,泥牛绝迹,消息全无;渡过黄河后,月兔有光棱。带走尘世中的化事,更觉得处处不相应。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出家人禅僧形象和生活状态的诗作。 首联“写出个僧,冷淡无能”,诗人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出家人的形象,他们远离红尘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颔联“默耕田地,力锄葛藤”,进一步描绘了出家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在静默中耕作,辛勤劳作
注释:默默的功夫,心里自然锄去杂念, 酒后唇上沾满酒气,鼻头沾满泥土。 少林禅宗何曾说过人话,曹溪禅教不认文字, 谁说我的技艺没有巧妙之处,我自信我家的家风也很纯正。 赏析:本诗为赵秉文所撰《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中的一首。赵秉文在创作此诗时,正处在元朝初年,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也充满了忧虑和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一幅禅人的画像,表达了自己对佛学、道家和儒家三家学问的思考。
注释: 1. 视之其夷,听之曰希:观察它就像平坦的山丘一样平缓(没有起伏),聆听它就像稀薄的云气一样轻。 2. 真声真色,何是何非:声音和色彩都是真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呢? 3. 春山润而云起,秋水澄而月归:春天的山被雨水滋润变得湿润,云雾缭绕;秋天的水清澈见底,月亮倒映其中。 4. 见闻断痕而外分变化,功勋转处而内尽玄微:看到听到都好像断了痕迹一样,外部表现却分明有变化;功勋在转动之处
披风兮崇丘,玩月兮方舟。 一身不羁兮太平时节,八纮无碍兮清白谁俦。 注释:披开衣裳登上高山(崇丘),在明亮的月光下驾着小舟(方舟)。 我一身超脱世俗,身处和平的时代,八方疆域都与我无关,谁能与我相提并论,成为我的侣伴呢?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古诗。诗的内容是说,披开衣裳登上高山,在明亮的月光下驾着小舟。我一身超脱世俗,身处和平的时代,八方疆域都与我无关,谁能与我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