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1. 动若出山云:意为行动时好像从山中走出的云彩,比喻行踪不定。2. 止如居谷神:意为静止时像住在山谷中的神灵,指心静如谷,不外驰。3. 无心千种用:意为无欲则能运用自如,有万种用途。4. 有应十方真:意为所应即真,真即真实、真理。5. 通气相烦鼻孔:意为通达至理,使人的鼻孔通畅。6. 说禅不挂口唇:意为说法禅理,不挂在嘴边上。7. 谁知默默坐中意:意为谁知道他默默坐着时的心意呢?8.
注释: 默守枯寒,心心见端。 默默地坚守着枯萎与寒冷,内心却能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源。 琉璃井秋光湛湛,珊瑚枝月影团团。 清澈的琉璃井中,秋色明亮而深沉;璀璨的珊瑚枝上,月光洒落如团。 髑髅活兮,妄识沥乾。 死人的头颅变得栩栩如生,那些被虚假认知的液体也已被彻底蒸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琉璃井中的秋色和珊瑚枝上月光的倒影,表达了禅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默默地坚守着对世界的观察
诗句释义: 1. 是个人,欠精神。 译文:这个人,缺乏精神。 注释:欠精神,意味着这个人缺乏活力、精神或意志。 2. 家风青天没四壁,事业白云闲一身。 译文:家庭的风气像青天一样高远,没有墙壁的束缚;事业如云朵自在飘荡,没有压力和束缚。 注释:家风,家庭风气。青天,比喻高远。没四壁,没有墙壁的束缚。家风青天没四壁,形容家庭环境自由,不受拘束。事业如云朵自在飘荡,比喻事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
【注释】 默默:静静地。并:一起,共同。化主:佛教用语,指佛。写真:作画。求赞:要求赞美。 勘破:洞察,了然于心。 水冷鱼潜:水温很低鱼儿都躲起来了。 天空鸟过:天气晴朗,鸟儿飞翔。 半夜:子时,夜里十二点。 平明:拂晓时分。 乍卷乍舒兮:形容竹子的枝叶忽而舒展又忽而卷曲。 无可不可:形容竹子的枝叶既无拘束也无束缚。 赏析: “默默而坐,佛祖勘破。”这一句中,“勘破”是佛教用语,意即洞察
【注释】 应现般般:一切都显现出来。春昼华丽,月明水寒:春天的白天,华丽而美好;月夜,明亮而寂静。界方四棱榻地,珠圆一向走盘:方形的床铺,四面是棱角,像大地那样平实;圆形的珍珠球,总是在不停地滚动。 呈似识与不识:就像有知见和无知见。请君急着眼看:请你用急切的眼光来看吧。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百八十》: “应现般般,初无异端。”此句谓一切法如幻,都是空无自性的。佛性本来清净平等
【注释】 1. 深深深沉沉(一作“深深深沉沉”):形容禅人并化的主佛的真容。 2. 心不见心:佛教中讲,“心”是指人的本性。“心不见心”就是“本性”不可见。 3. 理亡出没:指佛法的道理无处不在。 4. 妙超古今:意谓佛法精妙高远,超越古今。 5. 锦机丝度密无缝:指佛像的装饰非常精美,像织成锦缎的丝织品一样。锦机是织造彩色绸缎的机杼,比喻佛祖的教化。 6. 玉涧水流寒有音:指佛像的雕刻精细逼真
【注释】 1. 静而神,默而真。 2. 方寸绝四壁,大千成一尘。 3. 拈来百草头边看,浩荡华华叶叶春。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禅人并化主为画求赞,以“静”和“默”作引子,表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在绘画上追求高远、超然的境界。 首句“静而神,默而真”,描绘了一幅安静而深邃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种超然物外的境地,心境变得宁静而深沉。 第二句“方寸绝四壁,大千成一尘”
【注释】 衲僧:僧人穿着和尚的服装 顶相:指头陀形相(即头顶剃光,不戴帽子,身披衲衣) 九渊:指深水 重霄:指高空 以法界为疆:以法界作为边界 虚空:指空无一物的境界 闹市里:指热闹的街市 释提洹因:释迦牟尼佛的名号 俱胝和尚:指百草头和尚。 【译文】 头上剃成光头,身上穿着衲衣的出家人是和尚;头上剃去头发,身上穿有僧衣的出家人是僧人。头上剃光,身上穿有僧衣的出家人是和尚;头戴高僧帽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的形象,通过对其外貌、举止和言语的描写,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诗中描述僧人的外貌:“阿侬家风,至穷而通。”这句话中的“阿侬”可能是对僧人的尊称,表明他的家世或身份并不显赫。但他却能保持自己的清贫而通达,这可能意味着他虽然贫穷,但心态却很豁达,能够看透世俗的名利,不被物质所累。 诗中描绘了僧人的神态:“豹变文而雾重,龙退骨而潭空。”这句话通过比喻
【注释】 貌悴(cuì)情枯:形容人衰老,精神委顿。云闲月孤:形容人清高、脱俗。诸根影像:指各种感觉。百念肺肠无:指心中没有杂念。毒蛇头少人揩痒:比喻有人嫉妒,要除掉他。猛虎口是谁捋须:比喻有人要陷害他。电卷雷驱:形容声势浩大。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水间与禅僧交往的情景,以写景寄情。首二句写自己容貌憔悴,神情萎靡,生活清苦,内心空虚;第三四句说虽然有各种感觉,但心中没有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