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若出山云,止如居谷神。
无心千种用,有应十方真。
通气相烦鼻孔,说禅不挂口唇。
谁知默默坐中意,长养昙华劫外春。

【注释】

  1. 动若出山云:意为行动时好像从山中走出的云彩,比喻行踪不定。2. 止如居谷神:意为静止时像住在山谷中的神灵,指心静如谷,不外驰。3. 无心千种用:意为无欲则能运用自如,有万种用途。4. 有应十方真:意为所应即真,真即真实、真理。5. 通气相烦鼻孔:意为通达至理,使人的鼻孔通畅。6. 说禅不挂口唇:意为说法禅理,不挂在嘴边上。7. 谁知默默坐中意:意为谁知道他默默坐着时的心意呢?8. 长养昙华劫外春:意为在劫难逃的苦难之中,依然能够长养美好的春天。9. 昙华:指佛教传说中的花果,这里指佛法。10. 劫外春:意为在劫难逃的苦难之中,依然能够长养美好的春天。11. 劫,指佛教所说的世界末日;春,喻美好。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扬佛祖释迦牟尼的诗。首句“动若出山云”,形容释迦牟尼修行时动静结合,动静自如的禅修状态。第二句“止如居谷神”,表现释迦牟尼住庵时心境宁静,与世无争。第三句“无心千种用”,表明释迦牟尼对世事无所牵挂,因而拥有无尽的智慧和能力。第四句“有应十方真”,说明释迦牟尼的智慧和能力遍及整个宇宙。第五句“通气相烦鼻孔”,表示释迦牟尼的禅修方法能使人通达至理,使人的鼻孔通畅。第六句“说禅不挂口唇”,说明释迦牟尼说法禅理,但不将之挂在嘴边。第七句“谁知默默坐中意”,表达人们对释迦牟尼默默修行时心意的无知。第八句“长养昙华劫外春”,表示在劫难逃的苦难之中,依然能够长养美好的春天,暗喻释迦牟尼的佛法具有超脱生死的力量。第九句“昙华”,指佛教传说中的花果,这里指佛法。第十句“劫外春”,意为在劫难逃的苦难之中,依然能够长养美好的春天,暗喻释迦牟尼的佛法具有超脱生死的力量。整首诗赞美了释迦牟尼的大智大慧和无边的法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