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白发:这里指和尚的白头发。寒岩:指寒冷的岩石。青眸:指青色的眼睛。古涧:古时候的大水沟或山涧。身心:指人的形体和精神。明月磨田地:指用月光磨平土地,比喻用功修炼,使形体与精神都达到完美的境地。河汉:银河。清霜洗斗牛:指银河里的星星像被霜水洗过一样明亮。斗牛:指斗、牛二宿。万化区分拄杖头:指在修行的道路上,要能分辨出各种事物的不同,就像拄杖头上分出了万化一般。 【赏析】:
注释: 默默而游,如如而说。 默默:静默无声。如如:安然自得的样子。游、说:都是指修行。 鱼行涧底秋,鹤梦松头月。 鱼行:指修行者在深水中的修行。涧底:指山涧深处。秋:这里指深水,也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深水。松头:指山顶上的松树。月:这里用来形容月亮,可以想象成月亮挂在山顶上的松树上。 大智而愚兮,大巧而拙。 大智:非常聪明的人。愚:愚钝,指不聪明的人。大巧:非常擅长技巧的人。拙:笨拙。 赏析:
【译文】 须发已白,眉目之间充满忧愁。 六窗寒光映照白雪,一点冷色摩挲秋天。 高悬于天,下接地气。 静处机妙,活处机活。 全放全收,不偏不倚。 【注释】 1. 须发老白:胡须和头发都变白了。 2. 眉目穷愁:眉头紧锁,目光忧郁,满是忧愁。 3. 六窗寒照雪:六扇窗户透射着寒冷的阳光,照在雪上。 4. 一点冷摩秋:一点点的清冷与秋天相摩擦。 5. 乾处着脚:在高处落下脚。 6. 闹里刺头
【诗句释义】 1. 鼻似截筒长:形容鼻子的形状,像截成的圆筒一样长。 2. 目如点漆光:形容眼睛闪烁着光芒,就像点漆一样明亮。 3. 据床握拄杖:据床,指坐在床上;握,握着;拄杖,指用手扶着拐杖。 4. 河汉夜来霜:指银河在夜晚像霜一样闪烁,形容夜空的美丽。 5. 云山苍苍,水天茫茫: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和无边无际的水天相接的景象,充满了诗意。 6. 烁迦罗,眼三角:指眼睛形状呈三角形,闪烁着光芒
机锋不敏,神观不清 机锋:佛教禅宗语,指悟性。神观:指佛性。 一点寒灰后,三乘热碗鸣 一点:指佛心一点,即一念;寒灰:指迷乱之心。三乘:指佛教中大、小乘及密乘三种。热碗:指清净之心,即佛心。 历代祖咽喉把定,十方心手段放行 历代祖:指历代祖师。咽喉:指佛法的要领,即禅法。十方:泛指佛教所说的四面八方。心手段:指修道的方法。把定:即把握。放行:指让众生得度。 春风剪剪兮,物像英英 春风:比喻佛法
【注释】 一片闲心——一片清净之心;十方充塞——十方世界都充满了。十方,佛教名词,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春律行兮发华——春季的音律运行而使万物生花长叶。律,乐律。发华,开花。 秋敛兮落木——秋季的音律收敛而使万物落叶归根。秋声,秋季的音调。敛,收敛,收敛之意。 谁调谁牧——谁在调节和引导众生呢?调,引导之意。牧,养育之意。 不伤不触——不会伤害到众生
【注释】 1. 额高耸骨,眼深藏神:形容人的面貌端正,眉宇清秀。 2. 诸缘㳷合:指所有的缘分都聚集在一起。 3. 一默真醇:指一种深沉、纯净的精神状态。 4. 自得混成物我:指人与万物合一,无拘无束。 5. 谁能碎折根尘:指无法打破世俗的束缚,无法改变根尘(即生死轮回)。 6. 不来而来不见见,会有知音彼上人:意思是说,他不来,却能感应到他的出现;他不露面,却又有知音的人理解他。 【赏析】
【注释】 眼深眉长,口阔面黄。——形容画中人物的面部特征。 秋月破夜色,古涧含秋光。——描绘出一幅秋天夜晚的景象。 念萌自得出没像,功转不落偏正方。——意指画中的神佛形象具有灵性,能自由出入,不受拘束。 拈起能来应机用,者回触处露堂堂。——意指画家的技艺高超,能抓住时机,使画面更加生动、传神。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对这幅画进行了深入的赏析。
【注释】 默而不凝:默,静默。凝,凝固。不说话而神情凝重。 照而不流:照,照亮。流,流动。不动声色,不露声色。 关捩虚而活:关捩,指开关、枢纽等。活,灵活。虚而活,灵活而不呆板。 机轮转处幽:机轮,机械的转动部分。幽,幽远。指机械转动处有深远的意境。 闲云淡而无雨:闲云,悠闲自在的云。淡而有雨,淡淡的像没有雨。 野水清而有秋:野水,野外的水。清而有秋,清澈的水带有秋天的景象。 要将平等一如相:要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山肥拥云,水明濯月。 - 山肥:描述山峦丰腴、饱满的样子。 - 拥云:形容山峰云雾缭绕,如同拥抱着云端。 - 水明濯月:指清澈的河流映照着月光,波光粼粼。 2. 动随偏正往来,静见离微出没。 - 动随偏正往来:描述事物在动态中的变化,偏正结构(即主从关系)中的主宾相互往来。 - 静见离微出没:在静态中能观察到细微的变化和出现。 3. 得万像之根源,识诸缘之窠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