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文莹所作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译文如下: 气宇豁落,精神萧散。 尘世纷扰,心无挂碍。 闲闲淡淡枯木云,沥沥漉漉通身眼。 森罗万象皆归一,莫道个人有界限。 注释:豁落-开朗豁达。萧散-洒脱不羁。坐空-超脱俗世。居简-生活简朴。闲闲淡淡-淡泊宁静。枯木云-指佛家禅宗的枯木观,意指心境如同枯木一样,不被外物所动。沥沥漉漉通身眼-形容眼神清澈明亮,如同雨滴落在水面上的波纹
【注释】 1. 心空观身:指以禅定之心观照自身。 2. 眼冷对尘:眼睛冷漠,不染尘埃。 3. 本来无物:指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不存在实体。 4. 幻起成春:幻境中的事物如同春天一般美好而短暂。 5. 动若行云而应:指行动自如,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 6. 止犹虚谷而神:静止时如同山谷一样深邃而神秘。 7. 门门随事得三昧:处处都能找到修行的境界。 8. 机用纵横不倩人:运用技巧灵活多变
【注释】 须发沧浪,形容寒瘠:须发指胡须头发,沧浪比喻水波浩荡无边无际。形容人因年岁增长、衰老或疾病等原因而变得憔悴瘦弱。秋色:秋天的景色。指深秋时节。 春林带雪痕:春天的树林里带有雪花的痕迹,即雪白的树木。 云山染秋色:云雾山峦映衬着秋天的颜色。 光明一点:明亮一点。蕴:蕴藏。月华:指月光。 清净八弦兮鸟不飞:清静的八根琴弦啊,鸟儿也不愿意高飞。 天碧:天空湛蓝。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来何从,云起孤峰。 其去何诣,月落寒水。 今人处处相随行,的的浑身是眼睛。 万像森罗互为用,不许蝇泥黏鼻孔。 注释: 1. 其来何从:其来何处? 2. 云起孤峰:云在山峰上聚集。 3. 其去何诣:其去何处? 4. 月落寒水:月亮落在寒冷的水面上。 5. 今人处处相随行:现在的人到处都在跟着他走。 6. 的的浑身是眼睛:他的全身都是眼睛。 7. 万像森罗互为用:万物的形象和相互的作用。 8.
【注释】: 清若松篁雪:清冷的像松树竹林中的白雪。 虚明河汉秋:虚淡明朗如秋天天河。 深心老节岁寒事:内心深远如老节之人,面对寒冬依然保持节操。 稳放胡床默默游:安稳地坐在胡床上,默默地游赏。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意诗。作者通过赞美禅僧的形象,表现了对禅宗思想的向往。诗人以“清”、“虚”、“深心”、“老节”等词语,描绘出一位高僧恬静、从容的神态。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淡雅,意境幽静优美
注释:性不疏通,机不敏捷。 颓慵陋见闻,急躁而失去忍耐。 一默清秋兮芙蓉华开,万态浩春兮葛藤蔓引。 译文:性格迟钝不通达,机灵反应不够快。 颓废懒惰缺乏见识,急躁而失去忍耐。 沉默的秋天啊,就像荷花盛开;万物复苏的春天啊,就像葛藤蔓延。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禅人形象的赞诗。“性不疏通,机不捷敏”,这是对诗人性格和气质的概括。“颓慵陋见闻”,这是对诗人的生活态度的描绘。“急快失容忍”
注释: 如圭如璧,雕文丧德。 译文:如同圭和璧一样,雕花装饰却丧失了德行。 苍竹无心岁寒色,老松有傲霜雪力。 译文:苍竹无心于岁月的寒冷,而老松则有傲视寒霜雪的毅力。 照破诸缘兮,两眼如漆。 译文:穿透所有的尘缘啊,两只眼睛宛如漆黑无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佛像的佳作,通过描绘佛像的外在形象,赞美其内在的道德品质。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将佛像比作圭和璧、苍竹和老松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百三十七 无明而明,无生而生。 静枢机活,玄牝象成。 随缘百亿纵横用,妙触门门出碍情。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无明而明,无生而生。”这句诗的意思是,当人们无法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存在的,什么是不存在的时候,他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理解生命的真谛。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只有真正领悟佛法的人才能达到。 2. “静枢机活
【注释】 ①禅人:指僧人。并化主:兼有和尚与施主双重身份。求赞:请求称赞。写真:画像。②“其一百二十六”:即《大正藏》卷五十,题下注:“唐·张祜”。 ③孤节:指高洁的节操。老全:指年岁已高而保持完整。④机用:指机变、机巧。机用千变,谓运用权变之术。时事百难,谓世事艰难多变。⑤玉经火而愈润,莲秀水而常乾:以玉经火烧后更加润泽、莲花出水后依然保持干爽来比喻人的品格或品质。⑥牛头:佛教名词
【注释】 虚空:佛教指真空,这里指人的心性。身:佛的化身。古佛之心:佛的心性。逾:超过,超越。得之而藏:得到佛性之后,要将其隐藏起来。兀然:孤独寂寞的样子。百念自凉:一切杂念都消失了。用之而芳:使用它,它的芬芳就显现出来。粲然:光彩焕发的样子。万像成章:各种形象都显现出来。德形外徼(jiǎo):道德和形体都在外在。道在中央:指佛性是内在的,不在形体之中。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颂赞佛性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