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松树的枝干如同老者的节骨,岩石上棱角分明如霜。 鸥鸟闲适地在沙漠中飞翔,大雁消失在烟霭之中。 卦象乾连坤断(乾为天,坤为地),形体规圆矩方。 闹市中相逢举杯相庆,东家杓短西家长(杓指酒勺,东家杓短,西家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诗。首联描写了松树和岩石的景象,表现了它们刚毅、坚韧的品质。颔联则以鸥鸟和大雁为例,展示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张汉乡写真求赞 张汉乡的肖像,顶覆白雪,眼横碧波。 清霜濡斗柄,古壁挂龙梭。 清霜濡斗指的是北斗星斗柄上的寒霜,古壁上挂着龙梭,形容人物的风采。 少林之华未老,曹溪之镜非磨。 少林寺的风采依然年轻,曹溪的佛性没有被世俗污染。 所得几何,家传不多。 所得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家族传承的东西也并不多,暗示了作者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 饱谙云水三条篾,钓尽江湖一片蓑。 “云水”指的是大自然
这是一首描绘光孝恭长老写师像求赞的诗,表达了对师傅深沉而真挚的敬爱之情。 光孝恭长老,指的是一位在佛教中享有盛誉的法师。他的名声和德行都非常高,因此被尊称为“长老”。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写师像求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师傅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问者不亲,传者不真。 —— “问者”指那些向他请教佛法的人,“传者”则是指那些向他传授佛法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传承过程中的疑惑和忧虑。他认为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颂扬禅宗祖师达摩的赞文。达摩为我国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人,其“面壁十年”“一苇渡江”等故事广为人知。这首诗就是颂扬这位禅宗祖师的。前四句写禅门的法门,五、六句说禅门修行的方法,七、八句说禅门的修证境界,九至十三句总述禅宗之教理。 【答案】 译文:佛法无边,佛与道同归,佛祖心如虚空。静居在方外,智慧进入环中,借功显寂默,借伴入樊笼。十方周匝,三世混融。刹刹尘尘齐说法
注释 大圆镜性,平等智心。 - 大圆镜性:指佛教中的“如来藏”,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反映所有事物的真实性质。 - 平等智心:表示智慧的普遍性和无条件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努力修行都能成佛。 老兔卧寒兮清炯炯明月之窟,长鲸𩥇海兮光漾漾珊瑚之林。 - 老兔卧寒:用兔子比喻修行者,表示在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清净的心志,不动摇。 - 清炯炯明月之窟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率真而著名。 下面是诗句及其译文: 1. 空而无痕,绵绵体之若存。 译文:虚空中没有痕迹,但感觉好像存在。 注释:这里描绘了禅宗中的“无相”,即看似虚无却有实质的感觉。"绵绵体之"形容这种感觉像绵延不断的身体一般存在。 赏析:此句表达了禅宗追求的一种超越物象的精神境界,强调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外在的形式。 2. 卓而莫群,恰恰用之不勤。
诗句释义 发之白兮苍山雪寒 - 关键词: 发、白 - 注释: 描述头发的白色,如同苍山上覆盖着的积雪,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眼之冷兮远水秋还 - 关键词: 眼、冷、远水 - 注释: 眼睛的冰冷,如同远处水面的秋波,给人带来一种遥远而深邃的感觉。 机自转兮夜斗有柄 - 关键词: 机、自转、夜斗 - 注释: 机器在夜间自动运转,有着明显的控制机制,比喻人的心机和行动不受外界干扰。
诗句释义 1 水秋而清,月寒而明。 -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清澈的水和明亮的月光相互映衬。 2. 万机休罢,三际齐平。 - 表示所有的繁忙事务都已结束,时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 3. 尘消却到法身住,幻起还从佛口生。 - 描述了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所有的幻象都来源于佛的智慧。 4. 长天之覆,大地之擎。 - 形容宇宙之大,覆盖了整个天空,支撑着大地。 5. 诸祖与之同道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家山水兮,静忘处所。 - 注释: 描述的是一个人处于山水之间,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和环境。 - 赏析: 这个场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2. 友鱼鸟兮,动忘尔汝。 - 注释: 描述了与鱼鸟为伴时,彼此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日常的亲昵。 - 赏析: 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怀。 3.
惠首座写师像求赞 仪容衰飒,形容老态;黾勉颓慵,形容懒散。 玲珑岩寺,指名僧慧理的寺院;夭矫云松,形容山峰挺拔,云树飘荡。 艳冷晚秋菊,形容秋天的菊花艳丽而清冷;韵清霜晓钟,形容早晨的钟声清脆悦耳。 刹刹尘尘三昧事,指修行禅定之事;知音何处不相逢,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形象,他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神。诗中赞美了他的外貌和气质,以及他在山林中的修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