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而无痕,绵绵体之若存。
卓而莫群,恰恰用之不勤。
光明破夜月,淡泞出山云。
无得而得,不闻而闻。
少林之传默默,灵山之笑欣欣。
龙雷相送鱼烧尾,豹雾俄披虎炳文。
齐物飘飘兮流梦似随蝴蝶去,亡机荡荡兮清闲还与白鸥分。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率真而著名。

下面是诗句及其译文:

  1. 空而无痕,绵绵体之若存。
    译文:虚空中没有痕迹,但感觉好像存在。
    注释:这里描绘了禅宗中的“无相”,即看似虚无却有实质的感觉。”绵绵体之”形容这种感觉像绵延不断的身体一般存在。
    赏析:此句表达了禅宗追求的一种超越物象的精神境界,强调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外在的形式。

  2. 卓而莫群,恰恰用之不勤。
    译文:卓越而不张扬,使用它却不频繁。
    注释:这里的“卓”意为卓越,“莫群”表示不张扬,“恰恰用之不勤”则说明虽然很珍贵但不滥用。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分炫耀与奢侈的批判。

  3. 光明破夜月,淡泞出山云。
    译文:光芒穿透黑夜的月亮,淡泊如泥水却能透出山间云雾。
    注释:”光明破夜月”形容光线强烈到足以照亮夜空,”淡泞出山云”则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山间的景色。
    赏析:此句表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状态,象征着内在的智慧和力量。

  4. 无得而得,不闻而闻。
    译文:无需得到就能得到,不需听闻便能听见。
    注释: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无挂碍的境界。”无得而得”意味着通过内在修为达到一种自在的状态,无需依赖外界;”不闻而闻”则表明真正的智慧和领悟来源于内心而非外界的教导或信息。
    赏析:这句话鼓励人们修炼自己的内心,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5. 少林之传默默,灵山之笑欣欣。
    译文:少林寺的传承默默无声,灵山的佛笑却是欢快欣悦。
    注释:这两句诗描述了两种不同的修行状态:一是深沉内敛,一是活泼开朗。”少林之传默默”可能指的是禅宗修行者在寂静中修行的沉稳态度,”灵山之笑欣欣”则形容心灵解脱后的愉悦和喜悦。
    赏析:这两句话体现了禅宗对于修行态度的不同理解,前者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后者则提倡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6. 龙雷相送鱼烧尾,豹雾俄披虎炳文。
    译文:龙卷风送来鱼烧尾巴,豹雾中忽然披上虎皮。
    注释:这两句诗用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修行的过程或变化。”龙雷相送鱼烧尾”可能是指某种强大的自然力量将鱼的尾部烤焦,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艰难困苦;”豹雾俄披虎炳文”则是说在困难中忽然获得了老虎的皮毛,比喻在逆境中突然获得成长或突破。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自然现象来象征人的修行过程,展示了修行路上的艰难与最终的成就。

  7. 齐物飘飘兮流梦似随蝴蝶去,亡机荡荡兮清闲还与白鸥分。
    译文:万物平等飘浮如同跟随蝴蝶般消逝,无为而治让心境清明如白鸥。
    注释: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超越物欲,与自然合一的境界。”齐物飘飘”形容万物平等无别,”亡机荡荡”则表示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清闲还与白鸥分”意味着在这样的状态下,心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赏析:这两句诗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逍遥游”思想,强调通过顺应自然来达到内心的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