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王道友斋》。 秋入眠床水一方,江湖风月坐来凉。 注释:秋天的气息渗透到床上,就像一片清凉的水一样。在江湖之间,风月相伴,让人感到凉爽。 浮浮爽气仙游去,身在苍烟白鸟行。 注释:仿佛置身于仙境,飘飘然像神仙一样离去。身体在烟雾缭绕的山间,和白鸟一起飞翔。 赏析:诗中的“秋入眠床水一方,江湖风月坐来凉”描绘出一幅宁静、宜人的秋夜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与安详
这首诗的译文是: 衲僧田地有来端,底意相携出问檀。 春坞耕开云锦晓,月津划破练光寒。 饱期束肚三条篾,功就移身百尺竿。 恰恰相投看规矩,谷声鉴像一般般。 诗句注释: 1. 衲僧田地有来端:衲僧,指佛教徒,也指禅宗和尚。田地,指禅宗修行者的生活场所,即禅房或禅院。来端,意为禅宗修行者从世俗生活中解脱出来,回归本心,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2. 底意相携出问檀:底意,意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相携
邻月堂求颂 畦衣我是出尘人,卜筑高堂与月邻。 床上金刀香剪桂,箧中玉斧冷修轮。 寒癯破梦无嫌病,清白传家不愧贫。 门外潮平船著棹,点头老兔静分身。 注释: 1. 畦衣我是出尘人:畦(qí)衣,指农人的衣服,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出尘人,脱离尘世的高人。 2. 卜筑高堂与月邻:卜筑,选择建筑地点的意思。高堂,高大的房子,这里指诗人所建造的房子。与月邻,和月亮相邻,形容房子建得离月亮很近。 3.
渊禅人出丐求颂 深山隐者,心境澄澈,求赞颂之诗篇 1. 诗句原文 渊源彻底碧涵秋,谁道寒光凝不流。 转盼芦华与明月,更无一物碍船头。 2. 译文注释 - 渊源:意为源头,比喻禅宗的清净本源。 - 彻底:完全、彻底之意。 - 碧涵秋:秋天的碧水如同包容一切的胸怀。 - 寒光:寒冷的光芒,形容秋日的清冷。 - 转盼:转动视线。 - 芦华与明月:指月光下芦苇的倒影,象征禅修中对自然美景的领悟和欣赏。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下面是每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冲禅人与翠山出丐求颂 - “冲禅”意味着修行禅宗的人,这里指的是修行者。“翠山”指的是绿色的山。“出丐求颂”是指出家人为了求得赞颂而外出。 - 注释: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位出家人在翠山中行走,寻求赞美的场景。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出家人在山林中修行的情景,体现了他们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和勇气。 2. 归去家山雪未消,到时雪后翠棱高
恭鉴二禅人干浴镬求颂 其二 范金为镬沸兰津,分付楞严会上宾。 妙触宣明渠具眼,纤尘不受我通身。 投谐冷暖浑忘水,迎合温和似得春。 炉鞴相催成底器,量吞云梦可斯人。 译文: 请允许我来鉴赏这两位禅宗修行者,他们用金锅洗澡,在沸水中洗涤身心。他们被邀请到楞严会上作为贵宾。 他们的智慧如同明亮的眼睛,洞察一切,没有任何细微的杂质能够进入他们的心中。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困扰,他们都能忘记所有的烦恼
灵上人乞求盐来写诗, 熬炼经年几度难,炎炎炉火里头看。 可中皓色从来莹,直下沧溟吸得乾。 力展家风排淡薄,妙将滋味破辛酸。 道人意满期归也,雪拥茅檐不觉寒。 注释: 1. 灵上人:灵山上的僧人,这里指一位擅长书法的僧人。 2. 熬炼:指书法创作的过程。 3. 渠经几度难:他已经经历了多少次的挫折和困难。 4. 炎炎炉鞴(bèi,古代烧火用的铁器):形容炉火炽热。 5. 可中皓色从来莹
【注释】 恭鉴二禅人干浴镬求颂 其一:恭敬地接受两位禅师的干浴镬(huò,即铁釜,古代一种烹炼金属的工具)以期得到他们的颂词。干,通“锻”,指冶炼。 大冶镕金入范看,不嫌口阔肚皮宽:大冶是古代冶炼铜的地方,熔化金属后铸成各种器皿。这里比喻禅师们用佛学道理熔化一切烦恼杂念。口阔肚皮宽比喻禅师心胸宽广,包容万象。 得来妙触通身眼,净放光明赤肉团:悟到佛性后,就如佛家所说的清净之心
端禅人丐盐求颂 红炉焰里结冰霜,收拾侬家妙有方。 舌本要资云水味,鼻端相助蕨薇香。 扫归茅舍闲堆雪,坐照金盘净发光。 去去道人成底事,芳滋许我沃枯肠。 注释: - 红炉焰里结冰霜:形容火炉中火焰燃烧得旺盛,使得周围空气温度极低,形成冰霜。 - 收拾侬家妙有方:指通过某种方法或手段,将家中的事物整理得井井有条,充满智慧和技巧。 - 舌本要资云水味:比喻舌头上要有云水般的清新味道
应禅人的田里开垦,我为他作一首颂歌。 飘飘地提着拐杖走出烟雾缭绕的山萝,他身心疲惫,行乞为生。 针鼻细长投入玉线之中,机头密布度金梭。 应是片片云雨化作雨水,月光洒在波面如团团月影。 他意气风发周旋忙碌便回首,旧巢中寒卧雪林柯。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应禅人劳作的情景和环境,表达了对其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