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百草头上:指草木之上,即人间。 闹市门前百亿身:指在繁华的都市里,身居高官显爵。 体明空劫那边人:指超脱了人世间的一切。 那边人,何所有:佛家语,指一切众生。 白云断处青山秀:形容景色优美。 绝他缘,唯自守:断绝其他一切缘分,只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结夏须教醭生口:夏天来临,要准备食物以防饥饿。这里比喻要有准备。醭,同“馐”,美味的食物。 有说便是野(xiǎo)干鸣:有人讲经说法
【注释】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十一 凡圣通同共一家,寂光田地看生涯。 而今选佛心空去,自有丘园开觉华。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诗。全诗以“凡圣通同共一家”开头,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与追求。接着,“寂光田地看生涯”,意在说明佛教教义中关于人生境界的思想,即通过修行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而今选佛心空去”,则是诗人在经历了某种心境的变化后,选择了离开世俗的生活,追寻内心的自由与解脱。这种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提示来分析。“几许欢心几许愁,好看野老两眉头”,这是说,这野老的眉眼是喜是忧,难以分辨清楚。“家风平贴清如镜,水瘦山空一样秋”,这是说,他的家风就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他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觉得十分凄凉。“手段通变,身心自由,不怕风涛雪拥舟”,这是说,他的手段变化多端;他的心灵自由自在;他不惧风浪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萧然未萌初念的时候,露柱怀胎辨得无。风扫余云月未上,霁空廓净绝方隅。 关键词注释: 1. 萧然一念未萌初:萧然,安静的样子。一念未萌指的是念头还没有开始萌芽。 2. 露柱怀胎辨得无:露柱,比喻新生命诞生时的脆弱和需要保护。怀胎,是指孕育新生命的过程。辨得无,意思是分辨不出来。 3. 风扫馀云月未上:风扫,比喻新生命的诞生。馀云,意味着之前的存在或影响。月未上
诗句原文: 莺弄歌喉华弄妍,如许春事在门前。 译文: 黄莺演唱着美妙的歌声,如此春天的景象就在门前。那些一味奔波却无所得之人,花费了所有,却未能得到风流。 关键词注释: - 莺(yīng):黄莺,一种常在春季鸣叫的鸟类。 - 弄歌喉(nòng gē hóu):即“弄歌声”,形容黄莺婉转的歌声。 - 华弄妍(huá nòng yán):形容景色或事物美丽动人,如同黄莺的歌声般迷人。 -
【注释】 偈颂:佛教禅宗语。即佛经中的偈文,以韵文形式表达佛教教义。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七:指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诗《与道友书》。 起:开始 向道:向善、修行之道 须弥:佛教名词,意为世界、宇宙 舌:舌头 脔肉:切成片的肉 知不知:指不执着、无分别心 妙:高明、深奥 落:陷入 是非:是和非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修行者要不起一念贪执,要像佛一样达到道的境界。佛在人间行走
【诗句释义】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八十九: 雨从何来,不离问处。 森罗大千,出乎方寸。 照中之虚,静中之动,衲僧分上常相共。 寒露濡松夜气清,皋禽惊起月巢梦。 举刘端公问云居:雨从何来? 居云:从端公问处来。 【译文】 问:雨水从哪里来? 答:不离开您所询问的地方。 问:天空中如何形成雨? 答:在您所询问的地方形成。 问:雨落在何处? 答:落在您的心田。 问:为什么说“不离开您所询问的地方”? 答
这首诗是佛教偈颂,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达到心灵境界的哲学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饮乾巨海,推倒须弥,廓大灵通更是谁。 - "饮乾巨海":意味着将一切烦恼和困扰都喝掉,就像饮尽了大海一样。 - "推倒须弥":意味着要推翻一切世俗的观念和束缚,像推倒一座大山一样。 - "廓大灵通":指的是开阔自己的内心,使灵性畅通无阻。 - "更是谁":表示这种境界是非常难以达到的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二非男女之相,出有无之量。 透万机之前,超三界之上。 穷而通,简而当。 松含月兮夜寒,溪带雨而春涨。 注释: 1. 非男女之相 - 表示超越性别的界限或形式。 2. 出有无之量 - 指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能力。 3. 透万机之前 - 比喻理解或掌握事物的全部真相。 4. 超三界之上 - 超越了人世间的高低、贵贱等界限。 5. 穷而通 - 在看似困难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成功。 6
【注释】 寿:长寿。等:同,相等。南山:古代对帝王的一种尊称,比喻崇高的地位。 北斗:古人认为天之四极有四个星宿,分别对应四季、冬夏、春秋与南北,这四个星宿的中点连线,即称为“斗”。这里指代地位尊贵。 机运象先: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发生,就像自然界中的日月运行一样。 体同道久:指人的身体和德行是长久的,不会改变。 明逾日月兮普及幽深,德合乾坤兮廓无前后:意思是说光明超过了太阳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