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繗
秋夜山房与坚公 一到东林寺,蹉跎向六年。 不将陶令酒,来犯远公禅。 月下寒蛩切,花边湛露鲜。 上方仙梵作,余响入空烟。 注释: - 到了东林寺后,一晃已经过去了六年。 - 没有像陶潜那样借酒浇愁,而是去侵犯了远公的禅心。 - 月光下的蟋蟀声显得更加寒冷而迫切,花边的露水也格外清新。 - 山上寺院的钟声悠扬传来,如同天宫传来的仙音,飘荡在空旷的山谷间,余音袅袅,仿佛进入了空蒙的烟云之中。 赏析
秋日山中怀淳甫 旧事游难续,新愁泪易催。 人亡收夜烛,欢散彻林杯。 顾影俱萧鬓,寻踪半绿苔。 在山凄暮类,宿处岭猿哀。 注释: 旧事:指过去的事情或往昔的岁月。游难续,指过去的游乐难以继续。 新愁:新的忧愁。 人亡:指朋友或亲人去世。收:收起。夜烛:晚上的蜡烛。 欢散:欢乐的聚会结束。彻林杯:喝光了树林中的酒杯。 顾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像。俱:都。萧鬓:形容头发已经白了,像秋风吹过的芦苇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把握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暮山飞霭遍”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山村景色,山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泽近窥汀火”一句,诗人走近湖边,观察着水中的小洲上的灯火,这情景让人联想到古人泛舟湖上的情景。“春岭挂星稀”一句,诗人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岭
【注释】: 汀:水边。 华:花,指鬓发。 楚江:即长江。 征舳:乘船远行时所挂的帆。 清笳:指笳声,也泛指笛声。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盛太学之江上所作,抒发了别情离绪。全诗四句,首二句写景言情;后二句写离别时的凄苦心情。 首联两句,以草色、归心,写别离之情。春天来临,草木欣欣向荣,而诗人却无心观赏,因为归心已如白发渐生,故“欲华”二字,写出了内心的愁苦。 颔联两句,写别路临江,春水怨天涯
注释: 甲子除夕,即除夕之夜。鱼卿馆,指诗人在旅途中投宿的旅馆。 旅迹:旅行的足迹。 原无定:本来没有固定的居所。 衰情:年老体衰的情感。 飘零:漂泊不定。 岁夜:除夕之夜。 醽斝(zhān jia):盛酒器。 风扉雪度花:风吹着门扉,雪花飘进窗花。 故园今夕意:今夜的故乡之思。 凄断:极度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除夕夜投宿旅店时的感受的诗。诗人在旅途中漂泊不定,年老体衰的情感更甚
冬日重过西庄 背郭云庄净,孤村雁荡清。 岸回沙半出,山远雪微明。 草户连郊色,寒檐傍竹声。 夜深灵籁作,宿处本香城。 译文: 背倚着城外的云气缭绕的山庄格外清静,孤零零的小村庄里只有几声鸿雁啼叫打破了寂静。 湖岸曲折迂回,沙滩露出一半,远处群山隐没在积雪之中,只隐约能看清几点雪光。 农家小院紧邻着郊野,寒风中传来竹叶沙沙的声音;夜晚更深时,仿佛听到山谷中传出了幽雅的音响
注释: 游南山循东行,稍穷幽胜。 沿着南山向东走,渐渐地接近山间幽静胜景。 陇首酬华瞩,寒山转郁葱。 在山的顶端眺望远方,寒冷的山峰转变成了郁郁葱葱。 翳林难见日,灵穴易生风。 茂密的树林里难以看到阳光,灵秀的地方容易产生风。 帆影沧洲外,鸡声绿树中。 船帆的影子映在沧洲之外,清晨的鸡鸣声回荡在绿树丛中。 何如石门兴,云卧趣堪同。 比起石头门的美景,云中的卧榻更能引起兴致。 赏析:
注释: 岂是乘鸾客,楼居阅岁华。 寄情聊翰墨,冲赏但云霞。 羁迹牵春草,销颜耐晚花。 浮生尽如寓,君莫叹无家。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寓居时所作。他感叹自己身处异乡的漂泊生活,用“岂是乘鸾客,楼居阅岁华”开篇,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高楼,却如同被束缚的鸟儿,无法自由飞翔。 “寄情聊翰墨,冲赏但云霞。”这两句表达了他虽身处于高楼之中,却只能寄托情感于笔墨之间,享受云霞之美
【注释】 出郭:从城门外走出。 林扉:指山庄的竹篱木门。 水回:指山涧溪流。 树古:指山林古树。悬罗:指树木枝繁叶茂,下垂似罗网。 月白:月光皎洁。鸿声切:大雁叫声凄厉。 花寒:指花朵在寒冷的露水中开放。 佳游:美好的旅行。良晤:美好的相遇。 赏析: 宿西庄怀幼于: 在西庄住宿时怀念幼于。幼于即幼安,曾为作者友人。 出郭风烟澹,林扉映绿波。 从城门外走出,风平气清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咫尺胥台路,风波满渡头”,写诗人归途艰难。第二句“鹤情悬碧陇”点题,表明归心似鹤,高飞远翔;第三句“莼思协沧洲”表明归心似莼,依恋故土。颔联、颈联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尾联“白云为带处,仿佛识仙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我踏上归家的路程,就在胥台路上徘徊。 江水汹涌,大波浪滔天,渡口波涛滚滚。 归心如鹤高飞向碧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