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东林寺,蹉跎向六年。
不将陶令酒,来犯远公禅。
月下寒蛩切,花边湛露鲜。
上方仙梵作,余响入空烟。

秋夜山房与坚公

一到东林寺,蹉跎向六年。

不将陶令酒,来犯远公禅。

月下寒蛩切,花边湛露鲜。

上方仙梵作,余响入空烟。

注释:

  • 到了东林寺后,一晃已经过去了六年。
  • 没有像陶潜那样借酒浇愁,而是去侵犯了远公的禅心。
  • 月光下的蟋蟀声显得更加寒冷而迫切,花边的露水也格外清新。
  • 山上寺院的钟声悠扬传来,如同天宫传来的仙音,飘荡在空旷的山谷间,余音袅袅,仿佛进入了空蒙的烟云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夜山房与友人坚公相聚时所写。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一到东林寺,蹉跎向六年。”直接点明了时间,说明诗人来到东林寺已经有六年的时间。这里的“蹉跎”二字,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诗人对这段时光的思考。
颔联“不将陶令酒,来犯远公禅。”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他没有像陶潜那样借酒浇愁,而是选择去侵犯远公的禅心。这里的“侵犯”并非贬义,而是指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解脱不在于逃避,而在于面对。
颈联“月下寒蛩切,花边湛露鲜。”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他观察到了月光下的蟋蟀声和花边的露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这里的“切”和“鲜”都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末联“上方仙梵作,余响入空烟。”则是诗人对于佛法的领悟。他听到了山上寺院的钟声,这声音悠扬而深远,仿佛来自天宫。这让他想起了佛法的无边无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山房与坚公的相遇,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悟,展现了他对生活、对自然、对佛法的独特理解。他的诗句简洁明快,却又充满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