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下山纪游 咄咄怪事,山僧忽作下山计。出门咫尺忘西东,迷津觅路逢老翁。 老翁胡卢笑掩口,两脚疾行徐举手。指予海日初出处,便是山僧下山路。 朝从小漫来,暮宿汀溪渚。半榻孤僧迷去住,老树作风山作雨。 暮宿汀溪渚,朝上大夫山。身如游蚁行九盘,十步一息穷跻攀。 陟层峦,登绝顶,七尺闲身万仞影。下方视我如蟭螟,我视下方如坐井。 下高岑,历峻坂,苍松荫天无晓晚。樵径闻歌歌渐远,南山牧客驱牛返。 牧客驱牛牛耳湿
【注】 1、张子白:唐代诗人,字子白,天宝时官至御史。 2、“出现宰官身”:出现(现)。 3、“不执宰官法”:不拘泥于(或违背)做官的法则。 4、“我爱张神君”:我喜爱张子的品格。 5、“群嚣静言压”:喧嚣之声被压制了,这里指作者的清高品格不受世俗所污染。 6、“干旌江介插”:插在江中的旗帜。 7、“盼睐及蓬蒿”:目光投向蓬蒿,这里借指隐居的生活。 8、“光辉生带袷”(yǎ):光辉照耀着衣襟。
【注】: ①王借冈:地名,今为地名。 ②李远霞:人名。 ③中宿:中途住宿。 ④遥:遥远。云水心:云雾缭绕的山水之中。 ⑤故山:指马山。 ⑥蟏蛸(xiāo shē下)当牖户:蜘蛛网覆盖了门户。 ⑦剪伐同榛莽:与榛莽一样被砍伐。 ⑧聚散:聚集与离散。 ⑨适来还适去:来去如云,自由自在。 ⑩来如山上云:形容诗人行踪飘忽不定。 ⑪去似草头露:像草上的露珠,随时可消。 ⑫意中人:心中所爱的人。 ⑬朱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苏东坡,苏轼)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大道日陵夷,真风自虚妄。 - 大道:指佛教中修行的道路或真理。 - 日陵夷:比喻真理日益衰落,逐渐被世人忽视。 - 真风:真正的佛法,即清净无染的心性。 - 虚妄:虚假不实的事物,这里指世俗的名利和欲望。 2. 城市足嚣尘,山林见高尚。 - 城市:指喧嚣繁华的地方。 - 嚣尘:指城市的纷扰和尘土。 - 山林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吴宗猷从伯氏芥舟之阮江受学,即将远行,诗人写下了这首送别的诗。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之子初生时,予发如髹漆。 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的头发就像黑色的漆一样。这里的“予发”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头发,用来形容儿子出生时的可爱和珍贵。 2. 之子入学年,予发数茎白。 儿子入学的那一年,我的头发有几根变白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儿子成长变化的感慨,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法的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寄匡庐净成泽萌和尚 大地鲜知音,登堂想真谛。 顽哉跃冶金,寻思旧炉韛。 愿得半把茅,老来成活计。 上与紫霄邻,近接栖贤寺。 长从郢匠游,运斤时斫鼻。 大道无异同,焉知洞与济。 寄声高卧人,容我榻边睡。 起来看远空,千峰互阴霁。 山色与溪声,句句无生偈。 明年买草鞋,春江鼓兰枻。 寻师入宝山,化城非久憩
师子颂贺新住持 顽牛老更顽,头角无所取。 长歌寄法筵,灯笼触露柱。 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举。 要识师子真,须明向上句。 注释: 1. 顽牛老更顽,头角无所取。 -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一头老顽牛一样固执,它的头角也没有任何值得取之处”。 2. 长歌寄法筵,灯笼触露柱。 -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唱着长歌,寄托在法筵上,灯笼触碰到了露柱”。 3. 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举。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拟古幽情》。 全诗如下: 韨除属上巳,嘉会时未央。 列坐遵枉渚,俯流唼飞觞。 微酣发清啸,天籁无短长。 真宰契溟涬,陈迹归荒唐。 注释: 韨除:古代的一种礼服,用于祭祀和宴会等场合。属上巳:指的是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嘉会:美好的聚会。未央:未完的意思,这里指时间还没有结束。 列坐:整齐地坐下。遵枉渚:沿着弯曲的河流。
诗句释义: 1. 应龙行天衢:应龙,神话中的龙。天衢,天空的道路。这句话意思是天上的龙在天空的路上行走。 2. 游鱼乐濠梁:游鱼,指自由自在地游动的鱼。濠梁,古代养鱼池的围栏。这句话意味着自由自在地游动的鱼在濠梁上玩耍。 3. 钜细各有适:钜,大;细,小。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各自适应自己。 4. 高深非所量: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高度或深度都不应该被衡量。 5. 达人垂大观:达人
【注释】 1. 题智严师蟛蟹图:题写智严老师绘制的《螃蟹图》。 2. 能事颇自得:他的画技很高超,很得意。 3. 着意不着意:是否在画中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情感。 4. 用墨不用墨:是否使用浓淡相宜的墨色。 5. 游心入细微:用心细致地观察。 6. 落笔无痕迹:下笔流畅自然,没有痕迹。 7. 去岁下匡庐:去年来到庐山。 8. 今年返韶石:今年返回南安。 9. 市朝知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