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初生时,予发如髹漆。
之子入学年,予发数茎白。
去岁子能文,予发白拣黑。
今年子远游,予发无拣择。
子如哉生明,我如旁死魄。
盈虚会有期,日月不相息。
少壮贵及时,老大良可惜。
之子何所之,湖南岭之北。
之子何所为,去家亲讲席。
昨暮理琴书,今朝事行役。
再拜别二人,依恋两难释。
受命行出门,一日三记忆。
阿爷命阿儿,寸阴如尺璧。
阿母命阿儿,努力加餐食。
耿耿方寸中,悠悠行路客。
路逢白发僧,记得曾相识。
长歌送远人,怅然念今昔。
壮哉大鹏雏,高举奋六翮。
云垂鹏背轻,天高鹏路直。
行矣莫淹留,帝乡在咫尺。
当从阮江翁,并驾朝天舄。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吴宗猷从伯氏芥舟之阮江受学,即将远行,诗人写下了这首送别的诗。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之子初生时,予发如髹漆。
    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的头发就像黑色的漆一样。这里的“予发”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头发,用来形容儿子出生时的可爱和珍贵。

  2. 之子入学年,予发数茎白。
    儿子入学的那一年,我的头发有几根变白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儿子成长变化的感慨,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3. 去岁子能文,予发白拣黑。
    去年儿子已经能够写作文章了,我的头发却已经开始变白了。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无奈和对儿子才能的认可。

  4. 今年子远游,予发无拣择。
    今年儿子要远游他乡,我的头发不再有选择性地变白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儿子远行的祝福和不舍。

  5. 子如哉生明,我如旁死魄。
    儿子如同明亮的星辰,而我却如同迷失的魂魄。这里的“生明”指的是儿子的聪明才智,而“死魄”则是指诗人自己的衰老。

  6. 盈虚会有期,日月不相息。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日月更替总有规律,不可停歇。这句话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7. 少壮贵及时,老大良可惜。
    年轻时应该珍惜时间,老了就非常可惜了。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人生的短暂。

  8. 之子何所之,湖南岭之北。
    儿子将要去往哪里呢?湖南岭的北面。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儿子未来的担忧。

  9. 之子何所为,去家亲讲席。
    儿子将要做什么呢?离开家去亲自授课。这句话揭示了儿子的职业选择和他对教育的执着追求。

  10. 昨暮理琴书,今朝事行役。
    昨天整理琴书,今天却要忙于行役。这句话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忙碌和对儿子行役的关切。

  11. 再拜别二人,依恋两难释。
    再次向两位离别的人行礼告别,难以释怀这份留恋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12. 受命行出门,一日三记忆。
    受命出发出门后,一天之内不断想起你。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分离的痛苦。

  13. 阿爷命阿儿,寸阴如尺璧。
    爷爷(阿爷)命令(命)您(阿儿),一寸光阴像尺璧一样宝贵。这句话寓意着时间的珍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14. 阿母命阿儿,努力加餐食。
    祖母(阿母)命令您(阿儿),要好好吃饭,努力工作。这句话体现了家族长辈对孙子的期望和关爱。

  15. 耿耿方寸中,悠悠行路客。
    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忧虑,行走在旅途上的旅人。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对远方的迷茫。

  16. 路逢白发僧,记得曾相识。
    在路上偶遇一位白发的僧人,想起了他曾经相识的情景。这句话唤起了诗人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故人的怀念。

  17. 长歌送远人,怅然念今昔。
    长歌送别,怅然回首,感叹时光荏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18. 壮哉大鹏雏,高举奋六翮。
    壮志未酬的大鹏鸟展翅高飞,奋发向上。这句话比喻了年轻人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19. 云垂鹏背轻,天高鹏路直。
    云层之下鹏鸟背影轻盈,天空高远鹏鸟道路宽广。这句话寓意着年轻一代应该拥有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前途。

  20. 行矣莫淹留,帝乡在咫尺。
    走吧,不要停留,帝乡近在咫尺。这句话鼓励年轻人勇往直前,不要畏惧困难。

  21. 当从阮江翁,并驾朝天舄。
    应当追随阮江翁,一起乘坐天马踏星河。这句话象征着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和祝愿他们能够成功登顶人生高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