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诗句原文: 指头淡出远山春,怒发冲翻漉酒巾。 有骨岂堪还作吏,不知束带是何人。 注释解释: - 指头淡出远山春:形容人物的手指如同淡出远方的山峦,春天的气息渐渐显现。 - 怒发冲翻漉酒巾:形容人物情绪激动,犹如头发猛烈地冲刷着酒巾。 - 有骨岂堪还作吏:表示对于人物的品格和身份感到惊讶,认为他不适合再担任官职。 - 不知束带是何人:表示对某人的身份和地位感到好奇,不知道他是谁。 赏析:
【释义】 送别刘块然归里时,我本不想去,你却执意要去;我不愿久留,你也打算暂住。如果对方问我的行踪,我就说:我像云一样飘荡不定;如果问到我的居处,我就说:像月亮一般皎洁明亮。 【注释】 1. 去:离去。2. 且:暂且。3. 前期:指未来的时间(从现在往前数)。4. 迹:踪迹,这里指行踪。5. 删老:指僧人,因为“僧”和“删”同音,故用“删”。6. 蒲团:佛家坐禅用的圆形草垫子,借指和尚。7. 舟
注释:诃风骂雨撒痴顽,才鬼诗仙共往还。 珍重丰干莫饶舌,文殊原不是寒山。 白话释义:呵斥风骂雨撒痴顽,才子诗人与鬼仙共同往来。 请记住不要随意说话,文殊菩萨原本不是寒山。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刘块然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的珍惜。 “诃风骂雨撒痴顽,才鬼诗仙共往还” 这句诗的意思是,呵斥风骂雨撒痴顽,才子诗人与鬼仙共同往来。这里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才子与鬼仙相会的景象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在为他的师父硕堂老人写的十首诗。每一首诗都讲述了他们之间的一次相遇,展现了他们的友谊和相互尊重。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师父硕堂老人的深厚情感。三十年来,他多次拜访本师,但每次见到老人时,他都会感到遗憾,因为他认为自己应该更早地认识老人。在杂华林下曾相许,这句话意味着他们曾在杂华林下相约,共谋大业。负荷深惭石洞儿,这句话意味着他深感惭愧,因为自己像一块巨石一样承担着重任
【注释】 ①挽:赠别。黔阳:郡名,治所在今贵州省铜仁县。吴芥舟明府:指吴乔(约1576-1648),字乔岳,号芥舟,江苏武进人。明朝著名文学家,有《芥园文集》。明末清初著名诗人。②怀沙:比喻怀念贤臣良将。终古:永远。③鵩鸟:即杜鹃。贾傅:指贾谊,西汉时政治家、文学家,因才高遭忌而抑郁死去。年:岁月。④落魄:失意,不得志。⑤相怜:互相同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注释】: 击楫:拍着船桨,表示奋发努力。闻鸡:听到鸡啼起床。更:改变。阳春:这里指美好的时光。遐迩:远近。到日:天明之时。宁:难道。雨露:比喻恩惠。偏:不公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送行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与祝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首句“击楫闻鸡并着鞭”,意为在听到鸡鸣之时就起身出发,准备迎接新的一天。这里的“击楫”是指拍打船桨,表示奋发努力
【注释】: 漆桶掀起,去漆天;青天白日,夜如年。 问君漆得虚空否,还我天龙一指禅——问君漆桶是否空空荡荡,还我天龙寺的一指禅功。 【赏析】:这首诗以刘块然还乡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漆桶掀翻去漆天”形象地描绘了刘块然归来的景象,漆桶被掀翻,仿佛连天空都被漆满了,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次句“青天白日夜如年”则进一步烘托出时间的漫长和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朋友归来的喜悦和不舍
【注释】 黔阳:今湖南黔阳县。明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吴芥舟明府时所作。诗写离别之情,但写得不悲不怆,而是委婉含蓄,充满友情。 首句“佳儿去日口仍黄”,是说儿子离开故乡时,年仅十三岁,说话的声音还很稚嫩,但已见出他的聪明过人了。“口仍黄”是说声音还是童声,“黄”是古汉语中形容声音清亮、悦耳的词语。“苴杖扶来七尺强”,是说拄着拐杖,身体还健壮,说明吴芥舟年富力强
【注释】 不昧禅心:佛教用语,指心中无我。 不昧禅心昧佛心:禅宗强调的是“明心见性”,而宋史中的一些人物却陷入了对佛法的执著中,忘记了本来面目。 赐名:给予名字。 惭愧比商霖: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如同商霖般连绵不断。 慧月:佛教中所说的“明月”,比喻智慧。 泥涂:泥泞之地,比喻世俗。 影入泥涂何处寻:意思是说内心的觉悟已经深入到了泥土之中,无法再寻找到。 赏析:
注释:我不是儒家信徒,也不是佛教徒,更不是道士;但我会饮酒、吟诗、打坐禅修。 我像大地一样,没有一处是坚固的立足点,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带着孤独的影子走向临川。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信仰的坚持。他既不属于儒家,也不属于佛家和仙家,但他却有着自己的信仰。他在生活中饮酒、吟诗、打坐禅修,就像大地一样坚韧不拔。他虽然没有坚实的立足点,但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