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注释: 不住深山住破庵,风波咫尺阴鹅潭。 迷津欲渡无舟楫,几度缄书问指南。 译文: 不住在深深的山林里居住,只在破旧的庵里安身立命, 即使遇到风暴,也能平安渡过,就像眼前这座阴鹅潭, 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想要渡河却找不到船和桨, 曾经多次写信给他询问方向,希望能找到回家的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之情的倾述。诗人与这位老人相遇是在一座破旧的庵里,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然而
【注释】 1. 青莲普化:指佛家所说的青莲,是佛祖的化身。 2. 篅庵:指僧舍。 3. 大寂光中:指佛教禅宗的寂静法门。 4. 石洞:指禅定的修行场所。 【译文】 青莲普化为天人,又见篅庵下的道场。 在大寂光中遇到石洞,为言顽石罢参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老人深厚的敬仰之情和对佛教禅宗深深的理解与感悟。首句“青莲普化已生天”,以青莲比喻佛祖,表示对佛祖的崇拜和尊敬
注释:错节盘根,任所天,意为树木的枝干错综盘结,生长于何处由自然决定。大行山的山顶上,静谧地鸣响着弦乐。谱作思亲操,意为谱曲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纵有南薰也冷然,意为尽管南方的暖风已经吹来,但内心的寒冷却依然存在。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观察刘让夫明府的行乐图,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注释】 1. 挽硕堂老人十章历序平生相遇之缘:为纪念与硕堂老人的交往而写的十首诗。 2. 高峻门庭:高大的门庭,形容硕堂老人的家世地位。 3. 寒食谒尊僧:在寒食节这天去拜见尊敬的和尚。 4. 狂歌薤露逢蒿里:在薤露节唱起《蒿里》时遇到亡灵。 5. 即事分题:根据当时的情况分别写题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硕堂老人生前交往的回忆和颂扬。开头四句写诗人初到硕堂老人处,由于门庭高大,不易登门
【注释】 江城:指江宁(今南京)。江宁,古称金陵,为六朝故都。禁火:古代习俗,在冬月一日或五日禁止烟火,称为“禁火”。复登堂:再次来到堂中。相顾怆然:相互看着,感到凄怆。滥觞(shāng shang商上):本指江河发源处。泛指事物的起源。 慧命:佛家语,指人的性命。丝:比喻生命。谁断续:即谁能够继续。老成凋谢:形容人衰老。倍增伤:更加悲伤。 【赏析】 此诗是追忆与硕堂老人相遇的往事
诗句释义与赏析 成鹫《送李陈二子赴中宿》诗 1. 诗句原文及注释 - “三尺青桐七轸丝”,青桐树长出七条弦的琴,比喻音乐才华非凡。 - “匣中流水有遐思”,琴匣中的水声引人深思,暗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担忧和期待。 2. 译文 - 成鹫用“三尺青桐七轸丝”比喻李陈两位才子的文才,如同青桐树上七弦琴般卓越。 - “鸣琴单父今知己”,以“鸣琴”暗喻李、陈二人的琴艺高超,如同知己一般
注释 1. 海内归来礼国恩:指诗人被召回,感激国家对他的恩情。 2. 祖庭收拾领儿孙:指诗人回到家乡处理家族事务。 3. 龙山山色今犹昨:比喻时间的流逝,虽然景色依旧,但人已非昔日。 4. 祗树秋高不忍论:指诗人看到秋天的景色,内心感慨万千,无法用言语表达。 译文 你从海外归来,我感谢国家的恩赐; 你整理祖业,带领子孙后代。 即使时光荏苒,但故乡的景致依然如昨; 只是看着秋天高高的树木
【注释】 硕堂:指陈硕堂。陈硕堂,字硕堂,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藏书家和文学家。《四库全书》的编纂者之一,曾主持编辑《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 “手辟”句:意谓亲手开辟名园以答报资助之恩,法堂明月与清池相连接。法堂,佛教语,佛殿中供佛说法的地方,这里借指书院、书斋。 “一回”句:《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论语·述而》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何其久也
注释: 1. 挽硕堂老人十章历序平生相遇之缘:这是一首诗,共十章,记录了与硕堂老人相识相交的经过。 2. 住来频见荔枝红: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常常见到荔枝红了。 3. 密约分明问祖翁: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之间有明确的约定。 4. 真净不来乡果熟: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清净的人不会来到我的家乡。 5. 陈琳无檄愈头风:这句话的意思是,陈琳没有檄文,所以没有头痛。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硕堂老人的
《送刘块然还里》是清朝诗人成鹫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有客有客天上来:这句话意味着诗人看到天上的客人,即友人刘块然,他们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自由自在。 - 曰归曰归心悠哉: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回家旅程的祝福和对其归乡心情的羡慕。 - 黄金过眼成粪土:比喻金钱如同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 - 何物可筑燕昭台:燕昭王曾修筑高台以招揽天下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