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儿去日口仍黄,苴杖扶来七尺强。
优孟衣冠如可学,寝丘遗泽未应荒。

【注释】

黔阳:今湖南黔阳县。明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吴芥舟明府时所作。诗写离别之情,但写得不悲不怆,而是委婉含蓄,充满友情。

首句“佳儿去日口仍黄”,是说儿子离开故乡时,年仅十三岁,说话的声音还很稚嫩,但已见出他的聪明过人了。“口仍黄”是说声音还是童声,“黄”是古汉语中形容声音清亮、悦耳的词语。“苴杖扶来七尺强”,是说拄着拐杖,身体还健壮,说明吴芥舟年富力强,有担当国家重任的本领,作者对他寄予厚望。

第二句“优孟衣冠如可学”,用典自《庄子·盗跖》所载“优孟学孙叔敖”。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贤臣,他为楚令尹,辅佐楚庄王治理国政,使楚国强大起来。后来他遭诬陷而自杀身死。他的门客优孟善于扮相和言谈,善于模仿其言行举止。此处是说吴芥舟的人品和才干都像孙叔敖一样,值得学习。

第三句“寝丘遗泽未应荒”,用典自汉宣帝刘询(即汉元帝)的故事。汉元帝即位后,任用张禹为丞相,封他为侯,食邑于寝丘县之南。后来因张禹结党营私,被免职回家。当时有人劝他:“公受汉家厚恩,当报国立功,何空废居?”张禹回答说:“我本知当贵,为子孙计耳。”意思是说:我原本知道会富贵起来,只是为子孙后代考虑,不能为子孙留下什么。这里以张禹自喻。末句是说,像孙叔敖这样有德才的人,他的功业和影响不会消失;吴芥舟也一定会做出一番业绩,名垂青史。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它不写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痕迹,充分体现了古诗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