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注释】 梁祖:指五代十国时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曾对石敬瑭许以“事成之后,土地归我,金帛子女尽归晋王”。后来,在晋军攻下幽州后,又许以幽州之地和赋税。晋王李克用因此恨他,说:“此乃‘雀鼠之食’,何足与言!”后梁太祖去世后,李存勖就发兵进攻晋国。石敬瑭向晋求援,晋王李克用出兵相救,双方交战于太原城下。李存勖亲率精骑数千直冲晋军,大败晋军,晋王李克用单骑突围而逃。李存勖乘胜进围晋阳(今山西太原)。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新莺啼遍旧皇州,端水无情日夜流。 - 新莺啼遍旧皇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看到春天的景象,即新的黄莺正在歌唱,而旧皇城的景色已经不复存在。这里的“新莺”和“旧皇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端水无情日夜流:端江的水像一位无情的守护者,不论昼夜都静静地流淌着。这里,端江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2. 惆怅美人何处所,不堪重上阅江楼。 -
【注】 ①挽梁祖寿:即《赠别梁公》诗,为赠别梁武帝萧衍之作。梁武帝(464年—549年),字世民,小字阿练儿,南兰陵(今江苏丹阳)人,南北朝时期南朝皇帝。 ②结发:古时女子十五岁行成人礼,要由父母把头发盘成发髻,表示成年。后遂用“结发”指男子与女子结婚。 ③底事:何事;因何。 ④蹉跎:耽误。 ⑤闲人:清闲的人,指隐士。 【译文】 与你结发为夫妻本是超尘出俗的,为何各自耽误了时光呢?
【注释】 夜泊端水:即“宿端州”,在今广西桂平。 霁色:晴朗的天气。披襟:解下衣襟,指晚风。 斗柄:北斗星的柄,古人认为斗柄指向为天象吉凶之兆。东回:向东运转。接远岑:与遥远的山岭相接。 游心:闲情逸致;游兴。戒僮仆:约束仆人,使不得打搅。春光不定:春天的景色多变无常。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行经桂平端溪时,描写了作者夜晚停舟江畔,欣赏美景,观赏斗转星移,以及春光多变的自然景象。诗中以景写情
【释义】 宝月台:宝月楼。咫尺湖光远近山,花宫长在水云间。 宝月楼近处湖水与远处的山峰相映成趣,花宫仿佛永远地浮现在水面和云层之中。严城晓辟门犹闭,清磬一声人自闲。 宝月楼的城门在清晨刚刚开启,但依然紧闭着,清幽的磬声传来,让人感到十分自在悠闲。 【注释】 (1)宝月台:指宝月楼。 (2)咫尺湖光远近山:指从宝月楼上看,近处的湖水与远处的群山交相辉映。咫尺即很近,咫尺湖光即指近处的湖光。
【赏析】 “新晴晚望嵩台”:新晴,天气晴朗;晚,傍晚。嵩台,即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北,为五岳之西岳。 此诗是作者游览嵩山后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前四句写景,后一句抒情,意境开阔,情调明快。 首句“新晴晚望嵩台”,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出游者的心情。“新晴”二字,说明天气晴朗。“晚望”则表明是在傍晚时分站在高处远眺。 中间两联描写了游者在嵩山的所见所感。 颔联“回首山川入渺溟”。“回首”,回眸顾盼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佳游不惮趁清晨 - “佳游”意指美好的游览,“不惮”表示不畏艰难。 - “乘清晨”意味着趁着清晨的美景进行游览。 - 野鸟啼花解唤人 - “野鸟啼”描述了鸟儿在清晨鸣叫的情景。 - “花解唤人”暗示着花儿仿佛在召唤人们去欣赏。 - 有约重来春又半 - “有约”指的是之前有过约定。 - “重来”表示再次相聚。 - “春又半”可能指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理解诗意及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的意思,并且能结合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来分析。首先,“病来两脚几蹒跚”,诗人因病腿脚不便,步履蹒跚;“闯入严城为爱山”,是说诗人因为对山的喜爱,而不顾路途艰难,闯入了城中的寺庙。然后,“陌上行人无旧识,相逢不用较忙闲”意思是:在这陌生的地方,我遇到一个陌生人。我们彼此之间并不相识
【注释】 《挽梁祖寿》:挽,即挽歌,古代丧礼中哀悼死者的曲调。梁祖,即梁武帝萧衍,南朝梁开国皇帝,庙号高祖。寿,即祝寿。梁武帝曾自诩“圣代复尧舜,吾虽德不及尧舜,犹使民得以偷生”。此诗是诗人为梁武帝祝寿而作(或认为此诗是后人伪作)。 【赏析】 首句“海外归来已四年”,写梁武帝从建业(今南京)被西魏追逼出逃至江陵,历时四年。“相过有约苦无缘”,写自己未能与友人相会,原因就在于没有缘分
【注释】 梁祖: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缁(zī)衣:僧衣。 白衣:指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梁武帝萧衍的颂扬之辞。前两句写自己长期侍奉梁武帝,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回到故乡,而家乡的山水景色仍如在眼前;后两句写在梦中见到梁武帝,梦见他身着僧衣,手持袈裟,送别自己时,情景十分凄切。全诗以梦起,以梦结,用笔极为曲折,而意极婉转,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