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丘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十二月乐辞 桐阴间玉砌,金井生凉云。扇欹嫦娥辉,簟拂湘妃痕。愁怨草虫语,舞厌楚绡薄。烛树来何迟,萤飞上罗幕。》的原文和注释。全诗以月宫为题,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和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译文: 桐荫掩映着玉石砌成的台阶,金井中升腾起清凉的凉云。 扇子斜倚着月光,好像嫦娥的光辉;竹席轻拂着湘妃留下的泪痕。 忧愁怨恨在草间蟋蟀的叫声中倾诉
铅花飞霜满枯草,摇落风来楚山老。 铅花指代铅华,古代女子用以涂饰面部的化妆品,这里借以比喻雪花飘落在枯草上。铅花飞霜满枯草,铅华在冬日里飘落,覆盖在干枯的草丛之上,形成一片洁白的世界。摇落风来,形容风势猛烈,吹动枯草摇曳生姿。楚山指的是长江中游的名山,也泛指楚国地域。楚山因风力摇动而显得苍老。 海神收水无泪痕,鸿飞古树啼老猿,云低昼檐秋影昏。 海神是掌管大海之神,传说他能够调节海水的深浅
译文: 十二月的乐章第十三曲,迎接凉爽,对着明亮的月亮,桐阶上的风送来了如雪般的月光。草根上虫声催人捣衣,铜龙怨恨寒冷千里之外思念,银河的影子长了更漏也变得缓慢起来。 注释: 1. 迎新凉:迎接凉爽的季节。 2. 对华月:面向明亮的月亮。 3. 桐阶风来月如雪:桐树台阶上的风吹来,月光像下雪一样明亮。 4. 铜龙怨寒千里思:铜龙怨恨寒冷,千里之外有人思念。 5. 银河影长更漏迟:银河的影子拉长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十二月乐辞》中的第十三首,全诗共三联,每句四字,韵脚统一,对仗工整。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1. 红枝彩树金流苏(红枝,指红色枝条;彩树,指色彩斑斓的树木;金流苏,形容树上装饰物金光闪闪)- 红枝彩树:描绘树木的颜色和形态,用“金流苏”来强调其美丽。 2. 笼香染露开九衢(笼香,指花香被树木的枝叶所环绕;染露,指树叶上的露水;九衢,指繁华的道路)- 笼香染露
【注释】 九锁神仙地:指大涤洞天。 灵踪隔世纷:指仙翁的踪迹与尘世隔绝。 玄惟自作群:玄,指道家修炼。自作群,指自行其道、不随俗。 秦桥遗螮蝀(cì léi):秦始皇时建造的石桥。螮蝀,一种水生动物,生活在河流中。 汉土赖玄纁(xūn):汉代以赤黄色为上色,玄是赤黄的别名。玄纁,泛指古代的丝织品,这里比喻古代文化。 丹在泉犹暖:丹,指道家炼制的丹药。泉水温暖如丹药一般。 山深地不分:山深不见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名为《送金华何道心》。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公侯秉鉴悬清空,群材照影青云中。 注释:公侯之尊,手握权能,如同明镜高悬于空中,照耀着世间万物。他们如群英聚集在青云之中,才华横溢。 赏析:这里描绘了公侯们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他们的权势如同悬挂的明镜,照亮了整个世界,而他们身边聚集的人才则如群星闪耀。 2. 垂天鹏翼忽九万,齐门弹瑟悲回风。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制羽服成有作(译文:制作羽毛衣服,创作了一首有感之作) 2. 我爱王子晋(注释:王子晋,即王乔,传说中的仙人)。 3. 飘然恣天游(译文:自由自在地遨游天地之间)。 4. 碧桃舞吹笙(译文:在春风中,桃花盛开犹如在跳舞,吹奏着笙乐)。 5. 花落曾城秋(译文:秋天时,花瓣飘落如同曾城一样)。 6. 江海浩无际(译文
【注释】 南山:山名。 日色红:太阳的光辉映照得颜色鲜红。 火云:红色的云。 山下起:山脚下升起。 老树无凉阴:老树,指树木已枯死,没有阴凉的地方。凉阴,即阴凉。 渴:口渴。 飞死:死去。 重厌:又厌烦。 藕丝裳:藕丝制的裙子。裳,通“长”,古代女子的一种服饰;裙。 寒思:寒冷中想到。 玉井水:玉石做的井水。井,汲水的器具。 秋风:秋天的风声。 鸣蝉:鸣叫的蝉。 碎:声音小而短促。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黄鹄振六翮,一举凌苍穹。 - 黄鹄:这里指大雁,一种大型候鸟。 - 振六翮:翅膀振动,形容大雁展翅高飞。 - 凌苍穹:直入云霄,形容飞行的高度很高。 2. 高飞固其常,谁言待秋风。 - 高飞:此处用“高飞”象征大雁的长途迁徙和旅行。 - 固其常:固定的习惯或常态,这里指自然规律。 - 秋风:秋天的风,常常用来比喻季节变迁。 3. 十月江水寒,候雁别沙碛。 - 十月
【注释】: 石榴花始红,菖蒲花浅碧。 石榴花开始变红,菖蒲花颜色淡而微绿。 湘簟水风凉,生罗汗微湿。 湘竹席子在水上吹拂着,感到凉爽,身上的罗衣微微沾湿。 青虫化飞蛾,穴蚁登南柯。 青皮的幼虫变成飞蛾,穴居的蚂蚁爬上南边的树。 前山雨脚来,远色云嵯峨。 前面的山峦上雨水开始降落,远处的云彩呈现出嵯峨的形状。 【赏析】: 这首诗是咏物诗,以石榴、菖蒲、水席、蚊虫、飞蛾、蚂蚁等物象为描写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