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蒙
【解析】 此题要求赏析诗歌。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这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同时,还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倾向,这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分析,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本诗以“秋日卧病”为题,抒发了诗人因病而卧、久卧不起时所生之情。首联写隐几荒斋,心境凄清。颔联承上启下,交代自己久卧不起的原因,是服药后病情加重的缘故。颈联写自己因久病而感到欣喜
【注释】: 1. 江阁: 在江边的高台上建的亭台。 2. 寂寂重扉掩: 寂静的江阁,重重的门扉紧闭,无人问津。 3. 悠悠倦客情: 形容诗人长时间离家在外,心情疲惫。 4. 江深当五月: 江水深邃的地方,正逢五月。 5. 阁迥接层城: 江阁远远地连接着层层的城楼。 6. 细雨莺声润: 微雨中,黄莺的叫声使江阁更加宁静。 7. 微风水气清: 微风和水的气息使得江阁周围的环境更加清新。
【注释】 商飙:古代称秋天的风为商风,这里指秋风。捣衣:用棒击打衣服上的泥垢使之光滑平整。砌虫:即蟋蟀,又名“促织”,善于鸣叫。篱豆:即豆科植物,俗称豆角、豆筋等。机心:指权谋之心,机变之心。高致:高雅的志趣或情趣。岩扉:山崖上凿成的石门。 【赏析】 《秋日山庄》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诗写王孟起山庄秋景,以清冷之景抒发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精神。 首联“天末商飙起,家家闻捣衣
秣陵馆夜对张山人 秋风山馆夕,一榻近灯前。 共话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垂天末树,磷出雨余田。 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 翻译: 在秣陵的宾馆夜晚,我对着张山人。 秋风萧瑟的山馆之夜,一盏灯前我独自坐下。 我们畅谈至深夜,发现彼此都不再是少年。 北斗星悬挂在夜空的尽头,磷火从雨后的田地中冒出。 茅草屋下有人喂牛,他还没有入睡。 注释: 1. 秣陵馆: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2.
江上早起有怀侯师之 江水流长无昼夜,旅人漂泊似东西。 雾气笼罩寒潮上,天与早晨树木齐。 听到虫鸣思寂寥,路过雁影惜书题。 何时能再长干道,烦请驻马停片刻。 译文: 江水奔腾不息,日夜不停,就像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和迷茫。客路遥远,难以找到方向,只能任由时间流逝。雾气笼罩着寒潮,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寂静之中。天空与早晨的树木相连,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听到昆虫的鸣叫,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寂寞和思念
溪上 自识茅茨趣,风光合在兹。 柳青春雨润,山白晓云迟。 幽意居偏得,闲身懒更宜。 忘机溪上鸟,来往日无期。 注释: 1. 自识:自己认识。茅茨(máo cí 茅草盖的屋子),古代一种简陋的房屋。趣:情趣。 2. 柳青、花红、山白:形容景色优美。 3. 幽意:幽静的情趣或心境。偏得:特别适合。 4. 忘机:忘却一切杂念和机巧。 赏析: 《溪上》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秋日杂咏 孤村秋雨暗,万井暝烟迷。 邻杵时飘响,林鸦不住啼。 茅茨惭野老,灯火对山妻。 因笑病庄舄,空劳楚执圭。 注释与赏析: 1. 秋日杂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的诗。首句“孤村秋雨暗”,描绘了秋雨中的村庄景象,给人以寂静、冷清的感觉。次句“万井暝烟迷”,进一步描绘了村庄周围的环境,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2. 邻杵时飘响 这句诗描述了夜晚的劳作场景,邻家的舂米声不时传来。 3.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首句:“相思意不尽,迢递且登楼。” - 注释: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程孺文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相思意不尽”表示作者的思念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完全。而“迢递且登楼”则暗示了作者因为思念而登上高楼,以期更清晰地看到远方的朋友。 - 次句:“玉笛梅花夜,银床梧叶秋。” - 注释: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作者在月光下吹奏着玉笛,而梅花和梧桐叶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冷。 - 第三句
诗句原文: 偃卧青溪上,闲愁入病中。 露华侵夜簟,风子落秋桐。 白白千丝鬓,哀哀四壁蛩。 所期乘兴客,孤棹几时通。 译文注释: - “偃卧青溪上”:诗人在青溪上躺下休息,身体感到有些不适。 - “闲愁入病中”:因无事而生的闲愁,也感染到了他的疾病之中。 - “露华侵夜簟”:夜晚的露水打湿了竹席,给人一种凉意和寂寞的感觉。 - “风子落秋桐”:秋风中落下的桐叶被风儿吹起,增添了一丝悲凉。 -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翻译,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 东郊 - 指的是诗人居住或活动在东边的郊区。 栖息久 - 长久地停留在一个地方居住。 老至谢逢迎 - 到了老年,对于别人的奉承和招待已不再那么在意。 秋雾沉山白 - 秋天的雾气使得远处的山显得苍白,像是被一层白色的轻纱覆盖着。 寒流拍岸清 - 寒冷的水流拍打着岸边,带来清新的感觉。 葛巾还自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