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南菁书院讲堂联 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味且从容。 注释:南菁书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清末民初中国最早的现代高等学堂之一,也是“学衡派”的主要活动基地。 绎志多忘嗟老大:指学习过程中容易忘记旧有的知识和经验,感叹自己年岁已大。 读书有味且从容:指读书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智慧,同时也能保持冷静和从容的心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人在南菁书院讲堂中
【注释】 日暮: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乡关:家乡,这里指故乡。何处是:在哪里。古来:自古以来。征战:打仗。几人还:有几个活着回来的。 【赏析】 此为边塞诗,描写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情景。“日暮”点明时令和环境;“乡关”是作者所在之地,也是诗人所思之地;“何处是”是作者发问,表达对乡关的怀念之情。 “古来征战几人还”是全篇主旨,写从古到今,有谁真正打了胜仗回到故乡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注释】 都:通“俱”,全部;现成:现成的榜样。 也:助词,表转折语气;焉能:哪里能够? 有:存在;现成榜样:现成的榜样。 最好:最合适;忠臣孝子:忠诚的臣子和孝顺的儿子。 易:容易;几许工夫:多少工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全诗以议论起笔,先从现实说理发端,然后以设问收结,言简意明,寓意深远。 首句“都想要拜相封侯”一句,点出庙中戏台上人物的身份地位,他们都是身居高位的人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1.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个人可能没有土地财产,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整个国家的忧虑和关心。这里的“半亩”指的是个人所拥有的土地,而“心忧天下”则表达了作者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 2.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万卷),仍然希望能与历史上的贤人智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结合注释翻译诗歌内容,最后给出自己的赏析。 ①“景清祠联”:指《明史·张煌言传》中的一段。“景清”为明末忠臣。崇祯帝自缢后,吴三桂叛清,张煌言起兵抗清。后因被清军所杀,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其子张煌言在墓前建祠堂,并有联句云:“赤血腥天,赤族相寻同日死;丹心报国,丹心不死照千古。”
【注释】 励清楼联:在励清楼的楹柱上刻写的对联。 中圣人之清:取意《孟子》“圣人与我同忧,故其言称人恶我闻”句。 有如此水:取意《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取《醉翁谈录》中欧阳修为亭命名之意。 【赏析】 此诗为励清楼楹柱上的一副对联。作者以《孟子》、《论语》、《诗经》及《醉翁谈录》等古代典籍中的典故为依据
我们将这首诗的原文与译文一一对应地输出出来: 1. 开门迎客 2. 闭户种菜 3. 开阁延宾 接下来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开门迎客:迎接客人进入家门。这里强调了对来访者的欢迎。 2. 闭门种菜:在没有客人的时候,自己在家种菜。这里体现了主人的自给自足和对自然的亲近。 3. 开阁延宾:当有客人来访时,打开阁楼的门来招待他们。这里的“阁”指的是阁楼
家塾联 慎交游,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注释: 1. 家塾联:指家教家训的对联。 2. 慎交游:谨慎地结交朋友。 3. 勤耕读:勤奋地读书和学习。 4. 笃根本:致力于培养自己的根本。 5. 去浮华:摒弃虚妄不实的华丽外表。 赏析: 家塾联是一种家庭教育理念的体现,它强调了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首先,“慎交游”提醒我们要谨慎选择结交朋友,因为朋友会影响我们的品行和价值观。其次
【注释】 “甘”和“淡”:指酒。 “醴”是甜酒,“水”是清水。 “无即学佛”,意谓无欲则可成佛;“有即学仙”,意谓有欲则可成仙。这是告诫人们,人的欲望太多就会走向反面。 【赏析】 这是一首劝诫人们要清心寡欲的七绝诗。全诗以酒为喻,用醴与水作比,表明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认识。 首句“甘或如醴,淡或如水”,意为甜的如同美酒,淡的如同清水。这里的“甘”和“淡”都指酒。醴是甜酒,水是清水,二者都是酒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意为希望有门望的家庭世代积累功德和善行;“是好子弟,耕田读书”的意思是说,好的子孙应勤奋耕作,读书学习。 【答案】 释义: 家塾联 要大门闾,积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译文: 希望有声望的家庭世代积累功德和善行; 好的子孙应勤奋耕作、刻苦学习。 赏析: 这首诗写家塾的对偶联语,表达了对子孙的期盼,即希望后代能勤勉读书,为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