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冷泉亭联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注释: - 冷泉亭联:这是一首描绘冷泉亭景色的对联。 - 在山本清:指的是冷泉亭所在的山林环境非常清新、宁静。 - 泉自源头冷起:这里的“冷”指的是泉水的清凉和清澈,“源头”指的是泉水的发源地,“冷起”表示泉水的清凉是从源头开始的,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 入世皆幻:这里的“入世”指的是进入世间,“皆幻”表示世间的事物都是虚幻的
【注释】 万山:指群山。不隔:没有阻隔。中秋月:中秋节的月亮,指明亮的月亮。千年:形容很长的时间。复见:再次出现。黄河清:黄河水清澈。 【译文】 群山中看不到明月;千年后又能见到黄河水澄清。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群山之巅,月光洒向大地,普照千山万壑,令人顿觉秋意盎然。而那轮明月又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转。同时
诗句:百二关河,十年征戍; 译文:百千座险要的关口和浩瀚的河流,经历了漫长的十年征战戍守。 注释:关河:关隘和江河。征戍:出征防守。这句话描绘了古代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历史上多次的征战。 赏析:此联不仅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宏大背景,也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比关河的壮丽与征戍的艰辛,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注释】 空潭:空旷的山间水池。泻:流出、倾泻。若其天放:如同大自然那样自然。 明漪绝底:清澈的水面,没有一点杂质。饮之太和:喝这种甘甜的水就像喝天地之间的清气一样。 【赏析】 《饮和池》是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一幅空潭春水的画面。 首句“空潭泻春,若其天放”,写空潭春水从天而降,如从天边流落下来。第二句“明漪绝底,饮之太和”,写清澈的水面,没有任何杂质
【注释】槎:木排,这里泛指渡口。连畦:长满蔬菜的田地,形容菜园。 【赏析】此诗是一首纪实诗,写诗人在渡口时所见之景。八月时节,水势浩渺,横卧于水上的小木排在江水中缓缓行进,而远处的故园里却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绿油油的蔬菜长得正旺。诗中“故园”即“故乡”,“故园春”即指故乡的春天,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漳州芝山书院联 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士; 筹边曾此地,大好修文偃武,我从漳海班师。 注释: 经始问何年:开始询问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果然逃墨返儒:果然抛弃了儒家的学说而转向道家的思想。 天使梵王纳士:天上的神灵和佛陀接纳了你。 筹边曾此地:筹划边防时,就在这里。 大好:很好的意思。 修文偃武:崇尚文化修养,停止战争。 我有漳海班师:我带着胜利回到了家乡。 赏析:
【注释】: 刻铭天山石:刻下铭记在天山的石头上。 喜作巴人谈:喜欢与四川的老百姓谈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春游兰州时所作,当时他正在游览兰州四川会馆。此联是作者为该会馆题写的楹联。“刻”字暗指“勒石”。 “刻铭天山石”,意为将铭记之语刻在天山之上,即把铭记之言镌刻于心、铭刻于志;“喜作巴人谈”,则表明作者乐于与四川民众交流沟通,乐于与巴蜀百姓共话天下大事。
【注释】 百区:指各地。水边地区,即近水的地方。 室无一面不当山:意谓室内没有一处不是山石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居室环境的对联。上联“地有百区皆近水”,写居室四周环水,环境优美;下联“室无一面不当山”,则写室内无处不有山石。上下联意境相合,都以自然景色入诗,形象鲜明,富有诗意
注释:瓯浙越梅循,指的是福建的会馆。海国仍持使者节,指的是福建在海上的地位依然如旧。陇秦指疏勒,意味着甘肃和陕西在历史上都是边疆地区。榕垣还作故乡看,意为福州(榕城)依然是故乡。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福州历史的诗歌。它表达了对福州历史的赞美,以及对福州作为故乡的感情。通过描绘福建会馆的历史地位以及福州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骄傲和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福州历史地位的描述
注释: 痛绝:非常悲痛。 未亡人:没有死的人,这里指女子或寡妇。 饿十八日而死:饿死了整整十八天才死去。 是为烈女子:这真是一位坚贞不屈的女子啊。 历千百载如生:经历千年万代就像活着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女性坚强意志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欧阳烈女饿死而不朽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女性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首句“痛绝未亡人”,以强烈的情感描述了欧阳烈女在面对死亡时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