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这首诗是挽歌,用来哀悼黄熙春的去世。 逐句释义与注释: 1. 哀情吉语本难双:哀伤和欢乐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难以同时存在。"哀情"表示悲伤的感情,"吉语"表示美好的话语,"难双"即难以同时存在。这里的"哀情"和"吉语"都是对黄熙春的悼念之情,而"难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悲喜交织的无奈。 2. 偏是捷奏甘泉逢永诀:偏是指的是意外或非预期的情况,"捷奏"表示捷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对整首诗词进行理解,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首先,从“忠”“明”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其次,从“元辅”可知是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再次,从“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生平”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勉励友人的赠诗。最后,从“挽曾国藩联”可知这首诗是在为曾国落送行的挽联。 【答案】 译文: 为国家出力尽忠,为了解人而明察,我自愧不如诸葛亮
【译文】 壮志挽宗邦,剧时犹带吴钩看; 宦游悲末路,老去方知蜀道难。 注释: 挽:拉回或挽救,此处指挽回。吴钩:吴地的刀剑,泛指兵器。 宦游:官旅生活,指在外地做官的生活。末路:末年,晚年。蜀道:古代入蜀必经的险要之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夏继军仕途坎坷的同情和安慰。首句“壮志挽宗邦”,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次句“剧时犹带吴钩看”,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畏艰难、坚持信念的敬佩之情
【释义】 湖外故人稀,万里遥情春草碧; 荆南良吏在,廿年遗爱岘山青。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诗人怀念一位在湖外的朋友,他与朋友相隔万里,但彼此之间的感情却像春天的绿草一样深厚。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这位朋友二十年来留下的良好印象和美好回忆的感慨。 【译文】 在湖外的地方,老朋友已经很少见了,我们之间相隔万里之遥,但彼此之间的感情却像春天的绿草一样浓厚。 在荆南的地方有一位好官员
注释:五谷丰收,年景丰裕;一株稻穗,国家吉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丰收之年的景象。首句“五风十雨”形容气候宜人,适宜农作物生长。次句“岁其有”表示丰收之年,粮食富饶。第三句“一茎数穗”则形象地描绘了稻穗丰满的景象。最后两句以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朴实、生动,充满了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期盼
【注释】: 效命:尽忠报效。须臾:片刻,一会。 君恩母养:指君王的仁恩和母亲抚养之恩。 【赏析】: 《挽杨延亮联》,作者佚名,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挽联,表达了对杨延亮忠诚报国的敬仰之情。 上联“今日是效命之秋,子孝臣忠,有此须臾便千古”的意思是说今天是效忠于国家的秋天,你孝顺又忠诚,在短暂的一刻之间就能流芳千古。这里用“效命之秋”来表示国家需要人才的时期,而你却在这个时候为国家效力
注释:邓显鹤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风流才情也荡然无存。如今,他留下的只是那些被世人传颂的诗句。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邓显鹤从年轻时的风流才情到年老时的寂寥孤独的过程。通过对比“四海声名今北斗”和“百年文献老南村”,作者形象地展现了邓显鹤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与晚年的凄凉境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邓显鹤才华的赞美,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译文】 洞庭湖边的大王庙,我原是过客; 洞庭湖畔的大王庙,你也是书生。 【注释】 迢遥:遥远。 重湖:即重湖之东,指洞庭湖。八百里洞庭,指洞庭湖。 王庙:供奉大禹治水有功而封为“水神”的庙宇,在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君山岛上。 原:本来。 过客:路过此处的行人或旅人。 管领:管辖、治理。 君:对对方的尊称。 亦:也。 书生:旧时指有学问的人。 赏析: 此诗为题赠诗。诗的前两句说:遥远的路途,长达三千
注释:虽然我学剑术的技艺不是很精通,但谁说荆轲不是勇士呢?他渡过黄河时的声音依然响亮,我们共同怜惜宗泽是忠臣。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忠诚、勇敢的赞美。首句“学剑术虽疏”表示虽然我学剑术的技艺不是很精通,但谁说荆轲不是勇士呢?这里的“学剑术”指的是学习剑法,而“疏”则表示技艺不精。次句“渡河声尚壮”表示他渡过黄河时的声音依然响亮,这里的“渡河”指的是过河
【注释】 挽:悼念;黄云鹄母联:指杜甫在成都时写的《哀江头》:“忆昔好为辞,赋得相如春心辞。黄雀衔紫椹,飞来垂杨枝。但恨悲歌声,未是欢娱时。愿逢新雨君,彼此同沾裳。”黄云鹄母:杜甫的《哀江头》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之句中有“黄雀”一词,这里指代战乱中的人民。蜀江清,蜀山峻,十年冰蘖远臣心: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