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
废寺 古寺饶苍苔,断础委蔓草。 秋高木叶深,霜重池荷老。 日光穿云来,竹色不可扫。 世代成古今,恻然伤怀抱。 译文: 古寺里满是青苔,残破的基石长满蔓草。 秋天树叶深深密,池塘里的荷花已衰老。 阳光穿过层层云层洒落下,竹子的色彩无法被扫除。 岁月变迁成为过去与今天,心中不免感慨伤怀。 注释: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饶苍苔:布满青色苔藓。 - 断础:破损的地基。 - 委蔓草
诗句释义: - 花下疏钟静,天涯独客愁。 “花下”指在花开之处,通常代表美好的地方,但此处可能表示一种对比,即美好与孤独并存;“疏钟”指稀疏的钟声,常用于形容夜晚的宁静;“天涯”指遥远的地方,常用来形容人在外地或远离家乡;“独客”指独自在外的人,强调孤独感;“愁”表示忧愁、悲伤。整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在美好环境中却感到孤独、忧愁的情感。 - 功名扬子阁,词赋仲宣楼。 “功名”指取得的成就或地位
【赏析】 此诗为道场纪事之作。首联写真人黄发,身骑金虎,佩苍鸾冠服;颔联写真人俯视日月行丹极,贪礼星辰拜石坛;颈联写真人幡影净庭,钟声万户;末联写真人朝元初罢,夜未阑。诗人以白描手法,将真人的服饰、仪态和动作写得惟妙惟肖,使人仿佛置身于道场之中。 “黄发真人戴玉冠”,黄发者,道家称长寿者也,真人之号也;玉冠,道家所戴之冠也,表示地位之高。这两句是总写真人之状貌。 “身骑金虎佩苍鸾
这首诗描绘了大明宫阙的壮丽与皇帝的喜悦之情。 杂咏二首: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赞美大明宫阙和皇帝为主题。 第一句“大明宫阙九天开”,描绘了大明宫的宏伟景象。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位于长安城北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之一。这句诗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了大明宫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 第二句“中使传宣殿里来”,描述了皇帝在宫殿内召见大臣的情景。中使是皇帝的使者,他们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旨意
【注释】 城临孤壁迥,楼出万峰开。 孤壁:高耸的城墙,形容地势高峻。万峰:指众多的山峰。 域势衔天阔,江形抱楚回。 域:地域。衔:吞没。天阔:天空广阔。抱:环绕。楚:古代楚国的别称,这里泛指江南一带。 野风吹日落,霜雁切云哀。 野风:山间之风。霜雁:秋天南归的大雁。切:撞击,此处作动词用。 直北长安道,凭轩首独回。 直北:正北方向。长安道:通往长安的道路。凭轩:倚窗而望。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鉴赏,注意对诗句的赏析。本题要求赏析“庐岳亭亭翠万重”“石钟山下江如镜”两句诗。 (1) “庐岳亭亭翠万重”的意思是庐山山峦重叠,层层叠叠,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亭亭”,高大挺拔的样子;“翠万重”,形容山色青绿、茂密。 (2) “石钟山下江如镜”的意思是在石钟山下,江面宛如镜子一样平静。“石钟山”,即庐山东林寺后面的山,山上有著名的《水经注》碑。“镜”
【注释】 清溪:小河。 阻雨:下雨。 客愁:指游子之思乡情,也指诗人的忧愁。 况:更。 潮气:海潮。 沧海:大海。 暝云:黄昏时的云雾。 湿鸟:湿漉漉的鸟。 薜萝:一种蔓生植物,多用来形容山野的草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以“雨”为题,却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毫无半点阴郁之气,令人耳目一新。 首联:“客愁已若此,况听雨声多。” “客愁”,就是漂泊他乡的游子之思乡情,也就是诗人的忧郁心情
【注释】 1. 极浦:指江水尽头。 2. 倚岸:靠在河岸。 3. 斜曛:夕阳斜照,余晖映照着天空,天色昏暗。 4. 澹澹:水面平静。 5. 微:微小。 6. 流萤:指飞虫。 7. 聚寒纹:指水流的波纹因寒冷而凝聚。 8. 山雨夜深至:山中暴雨到了夜晚。 9. 凄然不可闻:声音凄凉得听不见。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个夜晚在江边小舟中所见景色。诗的前两句写舟行江边,傍晚时分停泊在水边
注释: 草市庙:指的是一个位于山野之间的小庙,周围种满了花草。 登临犹不倦,倚杖更山扉:登上山巅之后仍然不觉得疲倦,于是倚着手杖推开了山门。 旧壁龙蛇落,空堂蝙蝠飞:古老的墙壁上龙蛇般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空荡的堂屋里蝙蝠在空中飞舞,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云香流别涧,树影动深矶:云彩飘散时香气流动于分岔的山涧,树影摇曳在深水岸边。 便欲招仙侣,青天振羽衣:想要邀请仙侣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注释: - 发茶陵(在今江西)别诸亲旧:离别了茶陵的亲人朋友。 - 行行(liáng):指道路。 - 离故里:离开故乡。 - 洒泪别交亲:泪水洒满脸庞,与亲友分别。 - 明发(míng fā):早晨出发。 - 过湘水:经过湘江。 - 应为更远人:应该成为远行者了。 - 雨侵山树晓:早晨雨打山树。 - 花落莫江春:春天花落时,江面也飘满花瓣。 - 何事怀簪组:为什么怀念簪组之类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