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奇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水龙吟·咏莲 芙蓉开遍芳塘,薰风倍觉湖天好。爱花心性,北窗簟滑,起来偏早。王母瑶池,麻姑琼海,更谁窈窕。枉惹他游女,暗增羞妒,频低首,临波照。 一段氤氲芳气,画阑前、紫云萦抱。忽思泰华峰头,玉井搴来寒峭。欲去无因,步虚声里,梦云空绕。看层霄、鹤起凌风,何日尽收烦恼。 我们将对诗歌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芙蓉开遍芳塘,薰风倍觉湖天好。 - 芙蓉(荷花):这里指的是荷花
夏日村居二首 风摇蔹蔓响高檐,装裹残书手自签。凤管玉楼邀素月,碧筒深树遣朱炎。东皋过雨施长屐,南亩逢秋试短镰。筮仕廿年家食半,独于山水性非廉。 诗句释义 1. 风摇蔹蔓响高檐:描述风拂动着蔹蔓发出的声音,如同在高高的屋檐下回荡。 2. 装裹残书手自签:形容自己动手装裹破旧的书籍。 3. 凤管玉楼邀素月:用凤鸟的管乐器声邀请明月进入玉楼。 4. 碧筒深树遣朱炎:使用绿色竹筒遮挡炎热的阳光
【诗句注释】 1. 云安仙客:即诗人,云安是作者的郡号。仙客:仙人,指王五峰都宪。 2. 下鱼复:乘船顺流而下至鱼腹县(今四川奉节)以下地区。 3. 势与蛟龙争:水势汹涌澎湃,如与蛟龙争夺。 4. 纬繣云摇三峡影:纬络交织的云雾摇曳,使三峡的影子显得朦胧而飘忽。 5. 微茫月照万川城:微茫的月光照耀着万川县城。 6. 可怜万里飘蓬客:可怜我像蓬草一样,在万里之外漂泊,四处流浪。 7.
冬日杂咏三首 草枯连野旷,牛饱背童归。独鹘饥偏厉,孤云冻不飞。松风哀涧玉,苔石曳寒衣。霜白鸣鸿远,潭光溅竹扉。 【注释】 1. 草枯:指草木在冬天枯萎。 2. 牛:指牛,牛是反刍动物,食量很大,吃饱了才回家。 3. 鹘(hú):一种猛禽,以捕鼠为主。 4. 涧:山间流水。 5. 涧玉:指水声如玉。 6. 苔石:指长着苔藓的石头。 7. 寒衣:指寒冷时的衣物。 8. 鸣鸿:雁叫声。鸿雁秋末南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村生活情趣的诗歌。全诗从“日夜苦离愁”起笔,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接着,诗人用“乞得归来宿愿酬”、“遍插园蔬防旧客”,描绘自己辛勤劳作的情景。最后两句写在池亭、郊牧中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恬静淡泊的心态。 巴川是作者的故乡,作者在《夏日村居二首》里表达了他对乡间生活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一首: 首句“巴川日夜苦离愁”,直抒胸臆,点题
乱峰堆里禅居隐,落日松风兴无尽。山僧乍喜远客来,手把长镵新笋。 注释:在杂乱的山峰中隐藏着一处禅房,当夕阳西下,松风吹动时,心境也难以平静。突然有远方的客人来访,山僧欣喜地拿着长竿去砍取刚冒出来的嫩笋。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山间隐居生活的诗。首句“乱峰堆里禅居隐”,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山间的环境和氛围。接着,“落日松风兴无尽”,表现了山僧在落日余晖和松风之中,心境难以平静的情感状态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双鸠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双鸠对春光的不同反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诗人描述了双鸠的特性:它们喜欢在春天的雨后欣赏美丽的花朵,但同时也喜欢晴朗的天气。这种特性使双鸠与春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春风往往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雨水则代表着滋润与宁静。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双鸠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的三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光明媚,犹如美酒一般令人陶醉。然而
【注释】 六十不归去:六十岁,指自己年老体衰。 八年空及瓜:谓自入仕以来,已历八个年头,而官职未升;“及瓜”比喻仕途无成。 觞北渚:在水边饮酒。 陪汝弈东沙:与弟弟一起下棋。东沙,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仙构须依竹:仙家的建筑一定有竹子作材料,这里以神仙的居所为榜样。 吾庐亦寄槎:我的住处也像木筏一样漂浮不定。 赓吟犹有日:继续吟诗作赋还有时间。 棠棣正敷华:棠棣花开得灿烂,比喻兄弟和睦相处。
《冬日杂咏三首》是明代诗人张邦奇的组诗,包括三首作品,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下面是对这三首诗的具体分析: - 第一首: 1. 内容解析:描述了落叶打在尊盎上的声音,空山中酒波自流的情景。 2. 情感表达:表达了一种孤寂与落寞之情。 3. 艺术手法:采用了细腻的笔触,通过对落叶、尊盎、空山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 - 第二首: 1. 内容解析:《九歌》是楚辞的一种
【解析】 此诗是一首酬答之作。周玉岩司寇拉游蒋山枉诗见惠,作者便作此诗以答其见惠之诗。 其一:“郊行长为簿书迟,胜友壶觞已翠微。”首句写郊行之久,因有公事在身而迟滞,次句则写“胜友”之乐。“胜友”,指好友。“壶觞已翠微”,意谓与好友相聚于山水之间,尽兴饮酒。“壶”和“觞”都是古代的酒器;“翠微”,即青山。 其二:“夹路桃花迷入洞,傍溪鸥鸟忆临沂。”三、四两句写景,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