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如下:路转兮山回,望幽岩兮阻深隈。 忽凌空兮飞步,振予策兮丹台。 愿镌崖兮有纪,步灵踪兮天台。 注释: 1. 路转兮山回:山路蜿蜒曲折,山势回环起伏。 2. 望幽岩兮阻深隈:遥望着幽静的山岩,被深深的山沟所阻隔。 3. 忽凌空兮飞步:忽然间踏着虚空,像鸟儿一样飞跃起舞。 4. 振予策兮丹台:挥动着我的马鞭,登上了红色的山台。 5. 愿镌崖兮有纪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思美人兮不来,步石径兮生青苔。 - “思美人兮不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美人未至,心情郁闷;“步石径兮生青苔”则描绘了环境荒凉、人迹罕至的画面,石径被青苔覆盖,显得更加冷清和寂寞。 2. 聊升高兮骋望,揽桂枝兮徘徊。 - “聊升高兮骋望”表示作者尝试着升高以更远的地方去眺望,可能是为了寻找心中的美人;“揽桂枝兮徘徊”则是说作者试图抓住那代表高洁的桂枝
【注释】 乐间园:即乐郊园。为:给……题。夏如山:名,字不详。赋十二首:乐郊园以山水花木为题而作的诗篇。其十二:指《乐郊园十二首》之第十二。迥碧山房:在乐郊园中。 【赏析】 这首诗是乐郊园中的隐吾屋所居之地,为同乡人夏如山所赋。诗写隐吾屋的景致和主人的情怀,意境清幽、情致高远。 首句“隐吾屋兮山之东”,写隐居之所的地理位置。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诗句释义与注释: - 竹柏兮成林,中一径兮静以深。 - 竹柏:指的是竹子和柏树,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或高洁的品格。 - 成林:表示茂盛、密集。 - 中一径兮静以深:指竹林和柏树之间的小径显得安静而深邃。 - 谢红紫兮春阳,饱风霜兮重阴。 - 谢红紫:意思是告别了春天鲜艳的花红柳绿。 - 春阳:这里指的是春天温暖明媚的阳光。 - 饱风霜兮重阴:形容经过冬天风霜的考验,变得更加坚韧或成熟。 -
【诗句释义】 结湘筠兮玲珑,交桂枝兮隐隐丛丛。 湘竹制成屏风,其质地玲珑剔透; 桂树枝叶交错,形态隐约而繁多。 玉叶兮金英,来清芬兮远风。 玉色的叶片,黄金般的花蕊,散发出芬芳; 香气飘送,如同远离的风声。 将书香兮此类,嗣云仍兮无穷。 这些香气,就像书香一样,绵延不绝; 如同云彩一般,永无止境。 【译文】 湘竹做成的屏风,晶莹剔透; 桂树交错的枝干,错综复杂。 玉色的叶子,黄金般的花朵
乐间园为同年夏如山赋十二首 其二 仙游洞 群仙游兮大罗,时憩息兮岩之阿。 玉柱兮金窗,俯洞庭兮烟波。 忽中宵兮月上,听泠泠兮空歌。 注释:群仙在太清宫游玩,有时停下脚步休息在大罗的岩石上。 玉柱啊金窗,俯视着洞庭的烟波。 突然半夜里明月升起,听见空旷的歌声。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神仙游历大罗山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作品
【注释】 仁高峰: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为黄山支脉。 天之德兮曰仁,山得之兮镇厚坤。 既雄秀兮又以尊,抚众壑兮如儿孙。 千花兮万卉,吾与尔兮长春。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如山对安徽省的一座名山——仁高峰所作的咏赞。作者在诗中赞美了仁高峰的雄伟秀美。前六句描绘了仁高峰的景色,后两句写自己和仁高峰永远长青。此诗语言简练,描写生动,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送周兵马之金陵 将军宝剑双龙鳞,锦衣红蹙绣麒麟。 甲第东华接诸贵,楼船南国隘通津。 干戈万里风尘静,两都冠盖如云盛。 朝出长干访原涉,暮入乌衣过剧孟。 书生昔未试吴钩,悲歌三入凤台游。 醉拔霜毫赠君别,三山落日不胜愁。 注释与译文 1. 将军宝剑双龙鳞:形容将军的宝剑如同双龙般鳞片分明,象征着尊贵和力量。 2. 锦衣红蹙绣麒麟:锦衣上绣有红色的麒麟图案,展现出贵族的华丽和威严。 3.
张节妇诗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妾面君未识: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和期待,希望他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了解她的心意。 - 妾心君岂知:揭示了妻子内心的无奈和悲伤,她知道自己的情感和心意被丈夫所忽略,无人能理解。 - 君死妾独存:描绘了丈夫去世后,妻子独自承担悲痛的场景。 - 谁当知妾悲:反映了妻子对外界同情的渴望,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安慰。 - 父母生我时:回忆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从诗中找出可以表现主题的词句,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同时,还要结合着诗句中所写的事物,抓住意象,分析意境。然后把握全诗的抒情脉络与抒情节奏;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 译文:房间没有灰尘,反而更亮堂,我独自闲居在书房里,心境宁静,怡然自得。 我左顾右盼,浏览群书,浏览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