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
诗句解析: 1.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 “偶”:偶然。 - “芦花深处行”:在芦苇丛生的深处行走。 - “溪光山色”:指的是溪流的光影与周围的山色。 - “晚来晴”:傍晚时分天气变得晴朗。 - “译文”:我偶尔走向那芦苇丛生的深处,看到溪水和山色的美景。 2.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 “渔家”:这里指渔民。 - “开户”:打开门。 - “相迎接”:表示热情接待。
诗句释义 1 烟铺芳草正绵绵 - 形容春天的景色,烟雨笼罩下的芳草绵延不绝。 2. 藉草传杯似列仙 - 在草地上铺坐,一边品酒一边吟诗,仿佛置身于仙人之中。 3. 暂辍笙歌且联句 - 暂时停止弹奏音乐和歌唱,一起创作诗词。 4. 含毫花下破香笺 - 手持笔,在花香中书写,享受宁静的写作时光。 译文 春日里,烟雾缭绕的草地覆盖着绿意,我在这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与友人一同饮酒作诗
诗句:春郊饮散暮烟收,却引丝簧上翠楼。 译文: 春天的郊外在暮色中散去,人们饮尽美酒后,暮烟也渐渐散去。于是,我们便将丝簧乐器带到楼上,继续享受这美景和音乐。 赏析: 李中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宴后的美好画面。诗的开头“春郊饮散暮烟收”,通过暮烟收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又略带凉意的夜晚氛围,随后诗人用“却引丝簧上翠楼”过渡到一个更为私密的场景——邀请宾客到楼顶欣赏美景并继续欢歌
【注释】 谢:感谢。久淹留:长久地停留。蒹葭:一种水草。宿:住宿。应:当。识:知道。旧江秋:秋天的江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的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鹭鸶在江边栖息的情景。 首句“池塘多谢久淹留”,是说自己对这久留不归的小生灵表示谢意。第二句“长得霜翎放自由”,写它长出白毛,已经可以飞到天上去自由自在地翱翔了。第三句“好去蒹葭深处宿”,说它要飞到水草丛中过夜,大概是因为那里比较安全吧
注释: 往哲,指前贤。搜罗,收集;妙入神,精妙至极。隋珠和璧,比喻价值极高的宝物,未为珍,不算珍贵。惭难继,惭愧,无法继续。平生,平素的生活,即日常的生活;著苦辛,辛勤劳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崇敬以及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前贤的赞美,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他感叹自己虽然努力工作,却无法取得像前贤那样的成就,这让他感到惭愧和遗憾
【注释】 偶:偶尔。渔父:捕鱼的老翁。 芦花:芦苇的花,泛指水边景色。 溪光山色:指江流、山峰、树林等自然景色;也泛指南方的水天一色,或指南方的风光景物。 争:竞,争着看。 稚子:幼小的孩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描写渔家迎客和小儿观犬吠的情景,来渲染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首句“偶向芦花深处行”,点出时间、地点、人物及行动。“偶”字说明作者偶然而往。“芦花”是水边的芦苇
诗句释义及注释- 思朐阳春游感旧寄柴司徒五首:这是一首五言诗,题目“思朐阳春游感旧寄柴司徒”表明了作者在春天的时候,思念故友,并寄情于柴司徒。 - 王孙昔日甚相亲:这里的“王孙”指的是贵族子弟或公子,“昔日”表示过去的时期,“甚相亲”表示非常亲近。 - 共赏西园正媚春:这里的“共赏”意味着与友人一起欣赏,“西园”是指一个美丽的花园,“正媚春”表示春天的美丽和迷人。 - 醉卧如茵芳草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的把握。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明确要赏析的句子是“访章禅老”。“访章禅老”出自王维的《过故人庄》,诗中的“访章”指的是拜访老朋友,“禅老”则是隐居山林的高僧。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来到朋友家做客,主人设宴款待的盛情场面,并描绘了诗人与故友欢聚一堂的愉快心情。 “比寻禅客叩禅机”,意思是:我去寻找那位高僧,去询问他的禅机。“禅机”是指佛家用语
《和浔阳宰感旧绝句五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中的作品。诗中通过追忆古今之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无尽感慨和怀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追感古今情不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之间情感联系的深切感受,无法抑制地回忆起与过去有关的种种情感与经历。 2. “竹轩闲取史书看”:在静谧的竹轩中,诗人放下繁忙,随手翻阅史书,寻找着那些关于历史的智慧和教训。 3. “欲亲往哲无因见”
《和浔阳宰感旧绝句五首》是唐代诗人李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知君百里鸣琴处:这里的“知君”指的是诗人对浔阳宰的敬重之情,而“百里”则形容距离之遥,意味着对方在遥远的地方也不忘以音乐育人。 2. 公退千山尽日看:描绘了浔阳宰在闲暇之余,常常登高远望、观赏千山美景的情景。这既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也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3. 政化有同风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