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
【注释】 洛滨:洛阳的河畔。洛水,即伊水,在河南省洛阳市。 物外:指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四年(726),因事被贬为当涂县令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欲归隐山林的心情。全诗构思精巧,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首句写与所思之人的离别。当时,两人约定在洛水之滨解下佩饰后相会,然而,如今却已悠悠地怀疑这是否只是一场梦。“洛滨”点明地点,而“解佩”则表明了两人离别的原因
【注释】 江:长江。行:行走。值:遇到。暴风雨:狂风暴雨;狂,猛烈。暗:昏暗。自委神明志不邪:自己认为神明保佑,意志坚定。投得:获得。苇湾:长满芦苇的港湾。波浪息:波涛平息。岸头烟火近人家:岸边的房屋冒着炊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上遇暴风雨时写的。诗中描绘了暴风雨中舟人在惊惧不安、自我安慰的心理活动,以及风暴过后江面平静和岸边人家炊烟袅袅的景象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陇头休听月明中" - 这句表达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情感,可能是在提醒或暗示某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即“陇头”和“月明中”,这通常指夜晚或高地),应保持宁静,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打扰。 2. "妙竹嘉音际会逢" - “妙竹”暗喻美好、高雅的事物,这里可能指音乐或声音;“嘉音”是美好的音乐或声音。这句话强调了美妙的音乐或声音的偶然相遇或邂逅。 3. "见尔樽前吹一首" -
注释:园林中春天的美景如画,各种花朵竞相开放。我唯独喜爱松树和竹子,它们在雪霜中显得更加清冷、高洁。 译文:园林中春天的美景如画,各种花朵竞相开放。我唯独喜爱松树和竹子,它们在雪霜中显得更加清冷、高洁。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园林中春天的美景以及松、竹的傲骨形象来表达作者对坚守节操、不趋炎附势的人的赞美之情。首句“园林春媚千花发”,用“千花”形容园林中春意盎然的景象
【解析】 (1)“苇岸风高宿雁惊”,意思是:芦苇丛生的岸边,秋风劲吹,宿雁受惊。苇,芦苇。惊,受惊。宿雁,宿鸟。 (2)“维舟特地起乡情”,意思是:我特意停舟,是因为思乡。维舟,特指停船。 (3)“渔儿隔水吹横笛”,意思是:渔夫隔着江面吹着横笛。 (4)“半夜空江月正明”,意思是:夜半时分,空旷的江面上月光正好明亮。 【答案】 (1)秋浦之滨,苇草丛生,微风拂过,宿雁因惊而起飞。
【注释】 春日招宋维先辈:春天的时候,我邀请宋维先贤。 瓮中竹叶今朝熟:酒坛中的竹叶酒,今天已经酿好了。 鉴里桃花昨日开:镜里的桃花,是昨天开放的。 为报广寒攀桂客:为了回报那些在广寒宫攀桂树的仙人,即嫦娥(传说月中有桂树)。 莫辞相访共衔杯:不要拒绝我的拜访,一起喝酒畅谈吧。 【译文】 酒坛中的竹叶酒已经酿好,而镜里的桃花则是昨天开放的。我要向那些在广寒宫攀桂树的仙人(也就是嫦娥)报喜
注释:过去我们一起寻找美景,尽情欣赏江堤上的风景。其中我最喜欢在垂杨树下吟诵,那时风吹动杨树,鸟儿的鸣唱让人感到寒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浔阳江边与朋友相聚时创作的。诗中通过描述自己与友人一起寻芳赏景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在垂杨树下吟诵、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雅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注解】 启鉴:启,开启。鉴,镜。指书信。悠悠:漫长、长久。两鬓苍:形容年迈。病来心绪易凄凉:身体患病心情更加忧伤。吟还懒:吟,即咏诵。吟诗作对。锁印:把门上的锁打开。开帘:拉开窗帘。又夕阳:傍晚时分。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首联写自己收到信后的心情;颔联写自己因思念而感到悲伤,但因没有知音而不能抒发心中的愁苦;颈联写自己因思念而感到悲伤,但又因没有知己而不能抒发心中的痛苦
注释:追忆古今之情,情思难以自抑。在竹轩中悠闲地翻阅史书。想亲近圣贤却无法实现,只能面对空荡的树影,衣襟袖口感到寒意。 赏析:此诗为和《浔阳宰感旧绝句五首》之五。这首诗是作者在浔阳宰任上所作。诗人追念往昔与友人相从的情景,感慨人生易老、时光不再,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质朴,风格清旷,不事雕饰
注释: 感秋书事:感叹秋天,感慨仕途的艰辛。 宦途憔悴雪生头:官场上的辛苦让头发都白了。 家计相牵未得休:家里的事情牵扯着,不能休息。 红寥白蘋消息断:红蓼花开,白苹飘零,消息已经断了。 旧溪烟月负渔舟:旧时的小河在月光下,烟雾缭绕,渔舟被辜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对仕途艰难、家庭负担沉重的感慨之作。首句“宦途憔悴雪生头”,直接点出了诗人因为官场上的辛苦而变得憔悴,头发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