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期
诗句释义 1 岭云燕雪不同时:这里的“岭云”指山间的云雾,而“燕雪”,燕子在冬天的雪中飞翔,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不同时"意味着这些景象虽然美丽但却不同时间发生。 2. 别后封书杳莫期:这里的“封书”指的是书信,“杳莫期”则表达了一种无法联系的惆怅。 3. 穗石天晴花送暖:穗石(即穗状的石松)在晴好的天气显得生机勃勃,花朵送来温暖的气息。 4. 御河冰泮玉流澌:御河,古代皇家的河流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要求结合诗句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并据此进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重要信息、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本题中,第一句“何年驱石贮仙家,曲磴岧峣鸟道赊”,写的是七岩山的景色;第二句“玉乳低悬迷日月,碧萝高挂积烟霞”,写的是七岩山的云雾缭绕的景象;第三句“明河盥去星堪摘,孤掌擎看柱欲斜”,写的是七岩山上的瀑布
潜山翠削与云平,驻马偏饶览胜情。 天柱日临诸岛近,石楼烟散列峰明。 共传佐命分南岳,曾记登封礼玉清。 何事笙歌长寂寂,松风空送晚涛声。 【注释】 1. 潜山:古称潜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境内,主峰为光明顶。 2. 翠削:绿色的山峦被削去一角,形容山峰秀丽挺拔。 3. 天柱: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4. 诸岛:指黄山周围的小岛。 5. 石楼:指黄山上的岩石结构,如迎客松、猴子观海等景观。 6.
【注释】 竟日未云涉:竟日,整天。云涉,指云游。 一杖藜:拄着拐杖。 石床经雨湿,藤架接云低:石床,指石制的躺椅。藤架,是指用藤条编成的架子。云低:形容云很低的样子。 水决新渠溢,花深旧路迷:水决,是说新开的渠道被水冲破了。花深,是说花丛深处的路被淹了。 坐来幽兴洽,得句剪桐题:幽兴,是说清幽的兴致。剪桐题,是说剪下桐树叶子作为题诗的笺纸。 【赏析】 全诗共四联。首联“竟日未云涉”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放舟出远浦,日色午仍昏。 - "放舟":指放下船桨让船顺流而下。 - "远浦":远处的江边。 - "日色午":中午时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 - "昏":这里指太阳落山,天色变暗。 2. 风起溪溪叶,云遮岸岸村。 - "风起":风吹过水面,引起波纹。 - "溪溪":指的是溪水中的倒影。 - "云遮":云彩遮挡住了视线。 - "岸岸":岸边。 - "村":村庄。 3.
【注释】 阒(jù)寂:寂静。一蓬门:指简陋的茅草房屋。经时:很久。晤言:闲谈。物情:万物之情,这里指人世间的一切事物和感情。竞:争。吾道:我的道德准则。养性:修养性情。栽树:种植树木,这里指修身。谋生:谋求生活。灌园:管理园圃。偶来:偶尔来访。所好:所喜欢的爱好。学:仿效。逃喧:远离喧嚣。 【译文】 独自守着这间简陋的茅草屋,经过很长时间才与朋友相聚畅谈。万物之情本来并不相竞争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园亭中寻幽访胜,以自得为乐的情景。首联“简懒空成癖,劳劳愿转违”两句是说,由于长期懒散,已经养成了这种癖性。而如今又不愿再去劳碌,于是便到园中闲游去了。颔联“漫寻桑者乐,稍息丈人机”两句是说,他漫无目的地寻找着采桑的人,想从中找到乐趣;他又停下来和那些打桑叶的老者聊天,以求得片刻的休息。颈联“树密凉生早,亭空暑到微”两句是说:树林茂密,树阴浓重
【注释】 1. 小筑:指隐居之处。 2. 寄留:暂时寄居。 3. 尘境:尘世的生活环境。 4. 野情:田园生活之情志。 5. 云树:形容山景。云树晓暝:云树在天边,暮霭沉沉,天色将晚。 6. 风林:形容林中景色。风林午近秋:风声和林中树叶的沙沙作响,临近黄昏时秋意渐浓。 7. 盘桓:徘徊、流连。 8. 销忧:消除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后写的一组诗作中的第二首
紫竹洞 雅有扶筇兴,来寻紫竹幽。 远闻孤磬出,疑是半空浮。 扫石窥僧榻,看山倚佛楼。 顿灰尘俗虑,应为白云留。 注释: 紫竹洞: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南的灵隐寺内,是著名的景点之一。“扶筇”意为扶着手杖,“兴”表示兴致或兴趣。“紫竹”指紫色的竹子。“幽”指的是幽静、寂静。“孤磬”是指寺庙里用来报时的古钟。“尘:世俗的纷扰”。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寻找紫竹洞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景色和感受
春晴二月烂烟花,花飞夹道倩春华。 柳条春归含晚翠,洞房春起带朝霞。 珠箔绣帏春窈窕,春暖兽炉香袅袅。 莫道妆台无复春,梅花昨夜春多少。 殷勤绿鸟弄春频,细蹴春霙动绛尘。 已曳春容回锦簇,还铺春彩绽华茵。 华茵锦簇春将待,七宝香车春满载。 谁家游冶竞探春,探春转觉春如海。 春色今时异往时,浅碧轻红春早知。 不信春光能久驻,不信春心能自持。 春去春来空暗忆,两两春禽看比翼。 薄衾无奈可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