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译文】 檐头滴滴的雨水,分明清晰。 明澈的禅僧,切勿在跟随者的群体里迷失。 【注释】 偈颂:佛教禅宗的诗歌。 滴答滴答,雨水滴落的声音,声音清晰。 历历:清晰可见。 衲(nà):僧人的头巾。 从者:随从的人。这里指那些不明事理,跟风附和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修行与辨别真伪的诗。诗中通过“檐头滴滴”这一自然景观,比喻修行中的点滴进步和成长,同时提醒修行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外界所迷惑
【注释】偈颂,佛教语。指诵经、念佛的唱词和赞颂文。一百三十三首,即《大正藏》所收《大乘入楞伽经》中的一首偈颂。其六十九,是第69首。 这首诗的意境是说一个人因为不进入红尘(人间俗世),所以能够保持清净。但是驴年洗得清,这个驴年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时间,比如某个驴年。 我们来看第一句:“虚空无相身”。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虚空没有具体的形态。这里的“虚空”是指佛教中的法界空性思想,强调一切皆空,无有实体
黄檗禅师在座上,南泉禅师也在座中。 常州纸贵,一状领过。 注释: 1. 偈颂——佛教中的颂文,是佛教徒对佛或菩萨的赞词。 2. 黄檗下座——黄檗禅师在座上说法。 3. 南泉上座——南泉禅师也在座中说法。 4. 常州——地名,位于现在的浙江。 5. 纸贵——指《黄龙心要》,因为抄写的人太多,纸张都很珍贵了。 6. 一状领过——意思是说,他写的这篇文章,让法官都看了一遍,认为写得好,所以判决无罪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三 注释: 净名有无尽灯法门,后世机巧,取次翻腾。 一灯十镜,十镜一灯。 交光相罗。 徵诘无痕。 镜自镜,灯自灯,大家吹灭暗中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境界。首先,诗人提到了“净名有无尽灯法门”,这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而“后世机巧,取次翻腾”则是指后人在追求这种境界时
解析: 第1句: “元正启祚,万物咸新。” - 元正: 指新年伊始,开始新的一年或新的时期。 - 启祚: 指开启新的运数。 - 万物咸新: 表示所有事物都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2句: “即日伏惟,无位真人。。” - 即日: 当天或者现在的日期。 - 伏惟: 表示尊敬并思考着对方。 - 无位真人: 意指没有实际职位的修行者或者智者。 第3句: “饱莫喜,饥莫嗔。” - 饱莫喜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七十四【注释】:婆,指佛教中的菩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佛门修行的诗。借婆衫子拜婆年,监木匙挑不上禅,描述了僧人在参禅时,虽然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得到悟道的境界。扶起玉龙轰霹雳,明星犹在九重天,则是说虽然参禅未能得悟,但是天上的星辰依旧璀璨,象征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注释】 偈颂:佛教中一种韵文诗体,用以念唱佛经。偈(jié),佛教用语,指短篇的文句;颂,亦作“诵”,是诵读或歌唱。一百三十三首,即《坛经》,为禅宗六祖惠能所著。《坛经》共有五卷,分为十品,每品又分三门,共五十三章。其内容主要讲述禅宗心传宗旨,以及修行、悟道的途径和方法等。偈(jié)者,佛教术语,指简短的文句。颂(sòng),佛教用语,指诵读或歌唱。一百三十三首,指《坛经》
诗句释义 1 量才补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并根据这些能力来任命适当的职位。 2. 修德养闲:培养德行和保持宁静的生活态度。 3. 一动一静:这里指一个人在工作和休息之间找到平衡。 4. 妙转机关:形容巧妙的运用智慧或策略,使事情得以顺利进行。 5. 辉天鉴地许谁看:让天上的星辰和地上的万物都为之赞叹,形容某人的卓越成就。 译文 评估每个人的才能,根据他们的能力来任命合适的职务。
【译文】: 一箭射中,百发必中;碧云十字街口,又添三害之一。 【注释】: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七十一 一发中的,百发破的。 碧云十字路头,又添三害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一发中”、“百发破”形容弩弓射箭之精准。接着写碧云十字路头,又添三害之一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十字路头的情况,也暗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担忧
【诗句释义】 贼来:指盗贼来到家中行窃。 须打,即必须打击;须接:即必须接待。 明庆长老:这里指的是一位名叫“明庆”的僧人或者修行者。 打即是,接即是:如果盗贼来了,你就要打击他;如果客人来了,你要接待他。 若打来不见赃物:如果打击了盗贼却没有发现赃物。 若接来未问踪由:如果接待了客人却没查明他的来路。 休休:不要这样。 不是冤家不聚头:如果不是仇敌是不会聚在一起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