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注释】 偈颂:佛教经文中的颂词,是佛经中的诗歌。这里指佛门中人的言辞。 瞿昙:梵文音译“迦叶”,意为释迦牟尼,即古印度人。 舌头:比喻语言、言辞。 众会:佛教徒集会。 眼睛:比喻观察、认识事物的眼睛。 头头物物:形容说话做事头绪多,面面俱到。 刹刹(shà):佛家语,指世间万物。 尘尘:尘世、世俗。 自瞒犹自可:自己骗自己也是可以的。 最苦是瞒人:欺骗别人是最痛苦的。 【赏析】
注释:是佛,也是魔;拜佛,也拜魔。 大胆,小心,不畏惧过分的言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于宗教或信仰的态度。它表明了一个人可以既崇拜佛又崇拜魔,既可以大胆地行动,也可以小心谨慎。这里的“佛”和“魔”并不是真正的佛教中的佛陀和魔鬼,而是一种比喻,指的是世间的各种事物,包括宗教信仰。这种态度反映出诗人对世界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他认为,无论是什么,只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都是可以接受的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是宋代的一位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文学才华著称。他的诗文作品,尤其是偈颂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下面将详细解读释居简的偈颂作品《其二十八》的内容: 1. 诗句释义: - “南来底下载”:这里的“南来”可能指的是来自南方的僧人或学者来到北方,而“下载”则可能是指他们被接纳或接受教育的情景。 -
汲井花水,煮蔷薇露,清净法身遭点污。 活戾世界,一年一度。 注释: 1. 汲井花水 - 指用井水来提取花朵上的露水。 2. 煮蔷薇露 - 把蔷薇花的露水煮来使用。 3. 清净法身 - 指佛教中的清净佛身或清净心灵。 4. 遭点污 - 被玷污。 5. 活戾世界 - 指世间的纷争和争斗的世界。 6. 一年一度 - 每年一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唐代高僧玄奘所编集的一首颂经诗,共一百六十二首。偈颂是佛教的一种说教文体,用韵语来表达佛理。 非不非,是不是:不是这样,不是那样;既不是也不是。 无事困人心,莫将无事会:没有事也困扰人,不要将无事当作有事。 【赏析】 这首诗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名句。“非”与“不”相对,“是不是”与“莫将”相对,“无事”与“有事”相对,“困人心”与“会”相对,“莫”与“当”相呼应
【注释】 “薤露凄”三句:意思是,在薤(一种野菜)的坟前,显得凄凉又可怜。白杨,白色的杨树;丹旐,红色的旗。 “哀哀”两句:意思是,在这凄凉的声音里,没有任何的消息,只让人打南边的那边打到北边的那边。 【赏析】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是唐代僧人贯休所作的一部佛教颂诗集,共一百零三首。贯休为五代十国时的蜀主王建所重,曾赐号“禅月大师”。他的诗多以佛理入诗,借古喻今,寓意深刻。本篇就是一首佛教赞诗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它的内容如下: 十四年,四月一。流水无情,落花无迹。一句了然超百亿,莫待当来问弥勒。 注释: - 十四年:这里的“十四年”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四大皆空”,即一切事物都是虚空、无常的。 - 四月一:这里的“四月一”可能是一个特殊的日期或者是一个特定的时刻。 - 流水无情,落花无迹: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流水和落花都代表着生命的消逝,而它们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注释】 三月十五:农历三月十五日,佛教传说这天为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之日;落花飞絮:指春天里飘落的花瓣和柳絮。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修行的人应该心无牵挂,没有世俗的牵挂。把得定,作得主:能够做到内心安定,掌握自己的言行。伶俐衲僧:精明强干的和尚,即机锋锐利的禅师。不恁么去:不去执着于这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全诗如下: 三月十五日,落花飘飞絮。 修行的人应该心无牵挂,没有世俗的牵挂。
释义: 心中闪耀着明亮的光辉,色彩斑斓的世界却只是虚幻。 不要把那璀璨的银光世界误认为是真实的城市。 注释: 晃晃:明亮。心目即心间,指内心。昭昭:明亮。指心中的光亮。居色尘:指色彩缤纷的世界是虚幻的。莫将:不要。银世界:指璀璨的银河或灿烂的光彩。假银城:指虚假的世界。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借“心”和“目”,明喻人的心灵和眼睛的功能。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人们盲目追求名利、追逐虚名的讽刺
【注释】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一:病来病去无聊赖,及至除根病转多。 病来病去,即病的开始和结束,指人生病时。无聊赖:无谓地消磨时间。及至除根,即除掉病因之后,疾病又重新出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人生之病痛与苦闷的作品。它通过对病痛与苦闷的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痛苦与不幸的深沉同情,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叹息。 首两句“病来病去无聊赖,及至除根病转多”直接点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