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寄西禅骥无称 凌霄峰顶三年别,信亦不通书不达。 怡山素约已休论,更欲染云歌一钵。 鹪鹩一枝在林杪,三穴空嗟秋兔狡。 况复疏慵与世乖,乘流却把乌藤拗。 随流入流眼卓朔,胸中泾渭元清浊。 曲为今时一线通,老鼠何妨入牛角。 无限旁观皆罔措,他家自有通霄路。 此理明明说向谁,笑倒无称老禅虎。 注释: 1. 寄西禅骥无称:寄身于西禅,无法得到真正的认可或满足。 2. 凌霄峰顶三年别
注释: 南藏主 - 指南方的藏经阁或藏书楼,这里指佛教经典。 伽梨一臂云零乱,云锦毳衣终不换 - 意指佛陀的袈裟上绣有云彩和锦绣,即使被打破也永不改变。 佛法兴亡总不知,续焰联芳且缓缓 - 意指佛教的兴盛与衰败是自然规律,无法预知;但即使是微弱的火焰,也可以逐渐燃烧并散发香气。 截流过了复随流,秦地难拘汉不收 - 意指佛教的传播如同水流一样,不会因为地方的限制而停止传播。即使到了秦朝也无法阻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是中档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大庾岭头提不起”:意思是说大庾岭上提不起精神来,这里指提不起精神来与敌人作战。大庾岭,山名,在江西境内。 “卢老蒙山俱失利”:意思是说卢老、蒙山都失败,这里指卢龙和蒙山的军队都失败了。卢龙和蒙山都是古代地名,卢龙是古县名,位于今河北滦平县西南
觉无象的侄子湛沙弥向僧人求法 《觉无象禅师诗》中“觉无象”是一首著名的禅宗诗歌,其诗风简练、意境深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对禅宗的理解,表达出他对禅宗的敬仰和追求。 觉无象老瞎秃,妙转一机曾齧镞。 天台无象是禅宗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修行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老瞎秃”来描绘他年老时的状态,用“妙转一机”来形容他修行的方法。他曾咬过箭镞,说明他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禅宗修行者的敬佩之情。 第一句:“末流蹈袭箕裘业,葛藤窠里深渔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末流的禅者只知模仿古代禅师的做法,却不知自己的真正修行。他们就像是在葛藤的巢穴里捕鱼,虽然看似忙碌,实际上却是在浪费时间。 第二句:“冷泉那畔激颓波,不怕长廊卷风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在寒冷的泉水旁,也能感受到禅者内心的动荡和不安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四句。下面是每句的释义和赏析: 1. 虚空讲得花狼藉 - 虚空中讨论或讲解时,就像杂乱的花一样难以理清。 - “虚空”:这里指理论或学术上的空洞无物。 - “讲得花狼藉”:意味着讨论变得混乱不清。 2. 正坐膏肓必死疾 - 正如坐在病入膏肓、必死无疑的境地一样痛苦。 - “膏肓”:指疾病到了极点,无法治愈。 - “必死疾”:表示病重到无法挽救。 3. 西山一去杳无闻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西河狮子迷子诀,驴年梦见者一橛。 - 注释:西河是古代地名,狮子迷子可能是对某种事物的比喻,诀是诀别的意思;驴年梦见者一橛,意味着在驴年的某个时刻梦见了一件事物。 - 译文:西河之地似乎被某种东西迷惑,而驴年时又梦见了那事物,仿佛看到了一根钉子。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困惑和偶然的梦境,暗示了旅途中的神秘和不可知的事物。 2. 若谓六人成大器
【注释】 1. 未发足时已超越:指尚未出发,便已超越万水千山。发足,动身。2. 万里岷江滥觞发:指岷江源远流长,一泻千里。3. 瞻风拨草走天涯:形容行路艰辛。4. 滔天汩汩谁能过:形容水流浩渺,无边无际。5. 太湖死水混不得:比喻事物停滞不前,毫无生气。6. 浊泾清渭明如日:比喻是非分明。7. 重向西湖疏正脉:重新治理西湖的水道。8. 渺渺狂澜归一滴:形容大水漫溢,只有一点水能归入池中。9.
答:答复之书 万别千差皆直指,攻非端的成攻是。 泼撒一回须尽底。 藏头鼻,定盘星上无些子。 同者自同渠自异,才分同异尤多事。 翻着袜头王梵志。 休特地,弄潮人在洪波里。 注释:这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答复之书 万别千差皆直指,攻非端的成攻是。 泼撒一回须尽底。 藏头鼻,定盘星上无些子。 同者自同渠自异,才分同异尤多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送僧归蜀》。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肯堂不晓巴蜀音:肯堂,指僧人名。不晓巴蜀音,即不懂巴蜀方言。这里的“巴”指的是四川的简称。 2. 卐庵错以心传心:卐庵,可能是指某种特殊的庵舍或场所。错以心传心,意为通过内心交流来传递知识或技能。 3. 当时尽道有分付:当时,指过去。尽道,表示普遍的说法。有分付,意味着被赋予了责任或使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