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峰顶三年别,信亦不通书不达。
怡山素约已休论,更欲染云歌一钵。
鹪鹩一枝在林杪,三穴空嗟秋兔狡。
况复疏慵与世乖,乘流却把乌藤拗。
随流入流眼卓朔,胸中泾渭元清浊。
曲为今时一线通,老鼠何妨入牛角。
无限旁观皆罔措,它家自有通霄路。
此理明明说向谁,笑倒无称老禅虎。

寄西禅骥无称

凌霄峰顶三年别,信亦不通书不达。

怡山素约已休论,更欲染云歌一钵。

鹪鹩一枝在林杪,三穴空嗟秋兔狡。

况复疏慵与世乖,乘流却把乌藤拗。

随流入流眼卓朔,胸中泾渭元清浊。

曲为今时一线通,老鼠何妨入牛角。

无限旁观皆罔措,他家自有通霄路。

此理明明说向谁,笑倒无称老禅虎。

注释:

  1. 寄西禅骥无称:寄身于西禅,无法得到真正的认可或满足。
  2. 凌霄峰顶三年别:指隐居在高峻的凌霄峰上,三年未与人联系。
  3. 信亦不通书不达:书信往来受阻,无法传递。
  4. 怡山素约已休论:与怡山的朋友约定的事情已经放弃不再谈论。
  5. 更欲染云歌一钵:想要在云间飘荡,唱出心中的歌曲。
  6. 鹪鹩一枝在林杪:鹪鹩鸟的树枝末端在林梢。
  7. 三穴空嗟秋兔狡:三个洞穴被狡猾的秋天兔子所占据。
  8. 疏慵与世乖:疏远而懒惰,与外界不合。
  9. 乘流却把乌藤拗:逆水行舟,强行扭转水流。
  10. 随流入流眼卓朔:跟随水流的方向,眼睛注视着远方。
  11. 胸中泾渭元清浊:心中有清澈和浑浊的区别。
  12. 曲为今时一线通:曲径可以通向今天的道路。
  13. 老鼠何妨入牛角:即使是像老鼠这样的小动物也可以进入像牛角这样的大物体内部。
  14. 无限旁观皆罔措:旁观者都无能为力。
  15. 他家自有通霄路:别人有自己独特的通天之路。
  16. 此理明明说向谁:这个道理是明明白白地讲给别人听的。
  17. 笑倒无称老禅虎:因为无法自圆其说,反而被认为像老禅虎一样可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自嘲。首句“寄西禅骥无称”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匹没有真正认可的西禅之马。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高峻的凌霄峰上的孤独生活,以及与外界的隔绝状态。
第二句“信亦不通书不达”表明了诗人与外界联系的困难,信件都无法送达。第三句“怡山素约已休论”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往友谊的失望和放弃。
第四句“更欲染云歌一钵”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想要在云间飘荡,唱出心中的歌曲。然而,第五句“鹪鹩一枝在林杪”却暗示了诗人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挣扎。
第六句“三穴空嗟秋兔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困境,三个洞穴被狡猾的秋天兔子占据,难以生存。第七句“疏慵与世乖”则揭示了诗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第八句“乘流却把乌藤拗”表达了一种逆水行舟的决心,强行扭转命运的决心。第九句“随流入流眼卓朔”则描绘了诗人随波逐流、目光远大的胸怀。
第十句“胸中泾渭元清浊”意味着诗人内心有着清晰的判断和界限。第十一句“曲为今时一线通”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一条通往现代的道路。第十二句“老鼠何妨入牛角”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认为即使像老鼠这样的小动物也可以进入像牛角这样的大物体内部。
最后一句“无限旁观皆罔措”表达了旁观者都无能为力的态度。而结尾的“他家自有通霄路”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通天之路。最后一句“此理明明说向谁”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总结,道理是明明白白地讲给别人听的。最后的“笑倒无称老禅虎”则是一种自嘲和幽默,因为无法自圆其说,反而被认为像老禅虎一样可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