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译文】 我读的全是旁行文字,靠在松树上站着。 义理不精通,字也认不得几个字。 海浪涌动云雾升腾追赶不及。 【注释】 1. 拙庵赞:指陆游所作的《拙庵铭》。 2. 读旁行:指读书方法之一,即在阅读中只注意文意而不拘泥于字句。 3. 倚松立:指陆游在读书时靠在松树旁静立不动。 4. 义不精:指陆游对儒家经典理解得不深不透。 5. 字不识:指陆游不认识许多字,只能看一些简单的书报。 6.
这首诗以和尚痴绝为题,赞颂其三睡的禅修之态,既表达了对其行为的喜爱,也揭示了其背后深藏的佛法真谛。接下来,将逐句解读并分析。 第1句:赞也喜,骂也喜 “赞也喜,骂也喜。”这句诗表达了对痴绝和尚的一种情感态度。无论是称赞还是批评,他都能欣然接受,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洒脱自如的心态。这既是对其禅修状态的高度赞扬,也暗示了其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挑战。 第2句:醒也睡,困也睡 “醒也睡
【注】棚入啰扎:棚子里面。 君子可入:指君子也可以进入棚里。 附子同乡一样辣,酸馅嚼破一团铁:比喻说话尖刻、辛辣如附子般辛辣,酸馅像团铁似的难啃。 未敢相许:不敢轻易接受对方的心意。 弗是没人情,个中无肯路:不是没有人情世故,这里面也没有人愿意听你的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场景来表达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首先,诗人用“棚入啰扎”这个词汇,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封闭的空间,暗示了在这个空间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寄坏庵 坏庵:一个废弃的寺庙,这里指代修行之地。老牛老捏怪:比喻修行者如同一头老牛一样,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克服种种困难和诱惑。刚把虚空立疆界:刚刚划定了修行的空间范围。 2. 不知烧作一聚灰 烧作一聚灰:比喻修行者的修为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能够化成一团灰烬。问云此怪坏不坏:询问修行的“坏”是否真的存在。 3. 今犹不死亦不烧
【注释】 龙游行者求僧:意为僧人要通过考试,才能出家当和尚。龙行:比喻僧人修行的功夫深。求:寻求。僧:指僧侣。度牒:出家当和尚的凭证。古:古代。真:真正。出家儿:出家的僧人。俱:都。付:交付。形骸外:身体之外。千里:长远。初步:开始。百进:一百步。须:需要。一退:退一步。索性:干脆地。吵:打斗。丛林:寺院。东倒:向东摔倒。复:又。西擂:向西击打。 【赏析】 这首诗是说,僧人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和尚
寄岩运庵 报慈打底错流通,举家大小都诈聋。 人人诈得十分似,检点将来牛马风。 阿师不入者保社,真尚不存那忍诈。 正传若在瞎驴边,开眼堂堂误天下。 注释: 1. 报慈打底错流通:指佛教教义的传播方式,通过口耳相传,而不是文字记录。 2. 举家大小都诈聋:全家人都假装听不见,以逃避现实。 3. 人人诈得十分似:每个人都表现得像是真的一样,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4. 检点将来牛马风
这首诗出自临济门下的弟子,他以机智和敏捷著称于世。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1. 白拈贼,是这厮。 (白拈贼)这是临济门下的弟子自称为“白拈贼”,意指自己像狡猾的小偷,善于捉弄人。 2. 捋鬼头巾,假我服色。 (捋鬼头巾)形容临济门下弟子打扮得如同一个道士或和尚。 3. 胡芦立地便要沈,秤锤落井不教没。 (胡芦)这里指代某种容器或工具,可能是一种用于表演或杂技的工具。 4. 脱间漏架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1. 行者刺血写莲经求度 - 一位行者为了学习佛经,不惜用自己的鲜血书写,这显示了他对于佛法的虔诚和坚定追求。 2. 七卷六万言,十指一滴血 - 表示了该佛经的庞大篇幅和其作者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及实践。 3. 尽是一乘法,无同亦无别 - 意味着这部佛经体现了一种普遍适用的修行方法,既不同于任何其他教派,也不存在特殊性。 4. 看佗禅讲相讥剑佩 -
【注释】 “其源”:佛教语,指佛性。 “十分成现”:即十分成佛。佛家语。 “若是其源”,意谓如果是从佛性出发。 “后箭尤深”:指后来的修行比先前更深。 “何如前箭”:意思是说,与其修行到后来,不如一开始就修行。 “铁壁银山通一线”。铁壁银山,比喻佛法广大无边,只有一条道路通向涅槃,是修行者必由之路。 【赏析】 此诗是一首偈颂,作者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修行的道理。首句“其源”是佛家的用语,表示佛性
注释: - 禅在口皮边:禅宗的精髓在于口头表达,即“口皮”边。 - 机搀石火先:指禅宗中的“机缘”和“火候”(修行的时机和火候)。 - 破家才十八:形容一个人年纪轻轻就破了家业。 - 更不使爷钱:意思是不让爷爷的钱落入自己的手中。 - 东南西北:表示四处走动的意思。 - 门开两边:形容门是敞开的,没有关闭。 - 相见了也,十万八千:形容见面的次数非常多,数量庞大。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