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慈打底错流通,举家大小都诈聋。
人人诈得十分似,检点将来牛马风。
阿师不入者保社,真尚不存那忍诈。
正传若在瞎驴边,开眼堂堂误天下。
寄岩运庵
报慈打底错流通,举家大小都诈聋。
人人诈得十分似,检点将来牛马风。
阿师不入者保社,真尚不存那忍诈。
正传若在瞎驴边,开眼堂堂误天下。
注释:
- 报慈打底错流通:指佛教教义的传播方式,通过口耳相传,而不是文字记录。
- 举家大小都诈聋:全家人都假装听不见,以逃避现实。
- 人人诈得十分似:每个人都表现得像是真的一样,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 检点将来牛马风:指人们的行为就像没有经过检点的动物一样,行为粗鲁、随意。
- 阿师不入者保社:指那些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的僧人,被认为不能真正保护社会。
- 真尚不存那忍诈:真实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人们还坚持欺骗。
- 正传若在瞎驴边:如果真正的佛法就在眼前,人们却视而不见。
- 开眼堂堂误天下:睁开眼睛看清楚真相,但结果却是错误的,导致天下大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诗中提到“举家大小都诈聋”,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现象。诗人通过“人人诈得十分似,检点将来牛马风”进一步揭露了这种现象的危害性,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没有道德修养,而且可能带来社会的混乱。
诗中也提到了“阿师不入者保社”,即那些不愿参与社会活动的人,被认为无法真正保护社会。这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即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诗人对此表示了不满和批评,呼吁人们应该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诗中的“正传若在瞎驴边,开眼堂堂误天下”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真正的佛法就在眼前,人们却视而不见,那么最终会导致天下大乱。这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担忧和对真理的追求。它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面对现实,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