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僧要度牒,此理与古背。
是真出家儿,俱付形骸外。
千里在初步,百进须一退。
索性吵丛林,东倒复西擂。

【注释】

龙游行者求僧:意为僧人要通过考试,才能出家当和尚。龙行:比喻僧人修行的功夫深。求:寻求。僧:指僧侣。度牒:出家当和尚的凭证。古:古代。真:真正。出家儿:出家的僧人。俱:都。付:交付。形骸外:身体之外。千里:长远。初步:开始。百进:一百步。须:需要。一退:退一步。索性:干脆地。吵:打斗。丛林:寺院。东倒:向东摔倒。复:又。西擂:向西击打。

【赏析】

这首诗是说,僧人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和尚,这道理和古代不同了。真正的出家人,都要把肉体舍弃,超脱世俗,达到无我境界。修行的人,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在起步阶段取得进展,但也需要适时地后退,才能继续前进、不断精进。总之,修行要有恒心毅力,也要有随机应变的智慧,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

诗的前两句是说僧人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和尚的道理。这里的“龙”,象征修行人的功夫深;“游行”比喻修行人的功夫高。“求僧”是指僧人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和尚。“此理与古背”意思是:这个道理和古代不同了。古人认为,僧人出家后,就要一心向佛,不再做世俗的事情,但现代人却认为僧人出家要获得度牒,还要参加考试。

第三、四句是说真正出家人都要把肉体舍弃,达到无我的境界。这里的“出家儿”,就是出家之人。“俱付形骸外”中的“付”字,是交付的意思,即要把肉体交付给天地,不再执著于自己的肉身。

第五、六句是说出家人要经历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在起步阶段取得进展。这里的“千里”比喻修行过程的漫长,而“百进”则是比喻修行的过程。“须一退”中的“须”字,是“需要”的意思;“一退”指的是修行过程中的适当退步或休息,以利于进一步修行。最后两句是说,出家人要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有随机应变的智慧,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这里的“索性”二字,表示果断地、干脆地去做事情。“吵丛林”、“东倒”和“西擂”则分别象征着出家人在修行过程中,既要勇猛精进,又要随机应变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