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王勃创作的《滕王阁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注释: 1. 宅尘滓拔千丈之俗, 释义与译文:宅院里尘埃已经清除了千年来形成的污浊风气。 注释:这里的“宅尘”指的是家中的尘埃,“滓”指污浊,“千丈”形容其程度深重。整句的意思是通过打扫庭院,清除了千年来的污浊风气。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对生活环境整洁的期望,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改善的渴望。 2. 倚梅竹托三友之交
这首诗是关于木工技艺的描述,从檀木到白花山,从鼻不伤到最后的殊胜。 诗句与译文: 1. 檀木白衣相赞(赞美檀木和工匠的默契配合) - 注释:檀木与白衣相衬,形容工匠技艺与材料的完美结合。 2. 斤斯运,垩斯斲(使用工具进行雕刻) - 注释:通过使用刀、凿等工具进行精细的雕刻工作。 3. 鼻不伤,立自若(雕刻时鼻子不受伤害) - 注释:在雕刻过程中,即使鼻子接触刀具,也不会感到疼痛或受伤。
玉岩(1) 颓然顽石,粹然妙蕴。 全假全真,壁立万仞。(2) 注释: 玉岩(1):指山崖上的岩石。 全假全真:形容岩石浑圆、玲珑剔透的样子。 壁立万仞:形容山崖高耸入云。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崖岩石的美丽景象。首句“颓然顽石”形象地描绘出山崖上岩石的外貌,表现出岩石的粗犷之美。次句“粹然妙蕴”则进一步赞美了岩石的内在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寒山指:比喻高僧。拾得执指:比喻俗人。 不曾见月,矮子看戏: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看事物不全面,如同矮子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注释:寒山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多写山林、山水、隐逸生活等主题;拾得也是唐代著名的僧侣,他的诗多写宗教、哲学、因果报应等主题。这里用寒山和拾得的名字来指代他们的作品,暗示这首诗可能是模仿他们的风格写的。“不曾见月”是说没有见过世事的艰辛
【注释】 攫:抓,抓取。翾:同“蝉”,指蝉。 二虫:这里指两只蝉。 战喻:比喻战争。 翾毋忘于射钩:蝉不要忘了被投进开水锅里的事情(比喻战争中的失败)。 攫毋忘于在莒:蝉不要忘了被抓进笼子里的事情(比喻战争中的失败)。 【赏析】 《两蟆赞》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中以两个蝉自喻,借蝉的命运,抒写了诗人对国家兴亡、人民安危的忧虑。 第一句“攫而掷,翾而举之”,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蝉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咄,是一声叹息。庵,是指和尚的小屋。 咄地一下,好肉剜疮,意味着突然之间,就像挖掉了一块好肉一样,令人痛心。 更安名字,雪上加霜,意味着更加给一个人起名,就像是在已经寒冷的雪地上再撒上一层霜,让人更加感到冷。 这首诗的意思是:突然之间,就像挖掉了一块好肉一样,令人痛心;更加给一个人起名,就像是在已经寒冷的雪地上再撒上一层霜,让人更加感到冷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密庵赞 正法眼,曰破沙盆,曰漏灯盏。 两段不殊,一倍相反。 钝置云黄山下老禅魔,匙挑不上,罪不重科。 但未知虚空消殒,毕竟如何。 译文及赏析: 正法眼(正法的洞察):破沙盆、漏灯盏。 这两段内容虽然看似不同,但却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 钝置云黄山下老禅魔(将禅定置于云雾缭绕的山脚下,如同一位年迈的禅师), 匙挑不上(用勺子挑不起来),罪不重科。
杨岐赞 请慈明晚参,对白雪大笑。 译文:邀请慈明大师晚上来参拜,对着白雪大笑。 注释:请指邀请,慈明大师,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晚参指晚上拜访,白雪指佛教中的清净之物,大雪纷飞的景象,表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赏析:《杨岐禅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白描手法描绘杨岐禅师的形象,表现了杨岐禅师的洒脱、旷达和禅意。 为父不慈,为子不孝。 译文:作为儿子不孝顺,做父亲却不慈爱。
第一、二两句,写蚂蚁与蛤蟆的战斗,蚂蚁大胜而蛤蟆败北。第三句,写蚁与蝉的相互帮助。第四句是诗人自己的观点,认为梦好时突然归去,也不足为奇;只要一挥衣袖,何必疑虑重重。 【注释】 ①两蟆:两个蛤蟆。赞:古代的一种文体,以颂人功德为主,兼有记事。②酣战:激战,激烈争斗。③盍:同“何”,为何,怎么。④反相友:互相帮助。⑤麾:同“挥”,挥手。⑥嗟:叹词,表示感叹。⑦归:指回到原处。⑧疑:怀疑,疑虑。
自题顶相(一作《赠吴武陵》) 谓有为,吾奚为。 谓无为,吾何不能为? 待悟而勇为,绝学而无为。 非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