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曰破沙盆,曰漏灯盏。
两段不殊,一倍相反。
钝置云黄山下老禅魔,匙挑不上,罪不重科。
但未知虚空消殒,毕竟如何。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密庵赞
正法眼,曰破沙盆,曰漏灯盏。
两段不殊,一倍相反。
钝置云黄山下老禅魔,匙挑不上,罪不重科。
但未知虚空消殒,毕竟如何。

译文及赏析:

正法眼(正法的洞察):破沙盆、漏灯盏。
这两段内容虽然看似不同,但却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

钝置云黄山下老禅魔(将禅定置于云雾缭绕的山脚下,如同一位年迈的禅师), 匙挑不上(用勺子挑不起来),罪不重科。
这里描述的是禅宗的一种修炼方式,通过长时间的静坐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觉悟。然而,这种修炼方式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无法承受。

但未知虚空消殒(对虚空的消融和消失), 毕竟如何(最终会如何)。
这是一个充满哲理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存在等问题的思考。他似乎在寻找一个答案,但是又似乎对这个答案一无所知。

注释:

  1. 正法眼:指的是佛陀的洞察力,能够透视事物的本质,洞悉一切真理。在禅宗中,“正法眼”是修行者要追求的境界。
  2. 破沙盆、漏灯盏:指的是禅宗的修行方法。破沙盆是指用沙粒磨炼心性,漏灯盏则是比喻禅宗的修行过程。两者都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方法。
  3. 两段不殊,一倍相反:这句话表示两种修行方法虽然看似相同,但实际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对外物的磨炼,后者则是对内心的修行。
  4. 钝置云黄山下老禅魔(将禅定置于云雾缭绕的山脚下,如同一位年迈的禅师), 匙挑不上:这是形容禅定的深度。由于禅定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和深入的思考,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同时,这也暗示了禅定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修行者需要付出的努力。
  5. 罪不重科:这是一种佛教中的惩罚方式,用于惩戒那些违背戒律的人。在这首诗中,它被用来表达禅定的困难和修行者的艰辛。
  6. 但未知虚空消殒,毕竟如何:这是诗人对人生和宇宙存在的一种哲学思考。他认为虚空的消失是一个未知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又难以捉摸。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和困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