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和吕二山人君子居韵二首其一:渤海非东海,穷乡奈薄游。惭予为地主,爱汝独风流。野色蓬三径,涛声夜一楼。邻人亦知德,送酒过墙头。 此诗是明代杨巍所作《和吕二山人君子居韵二首》中的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渤海非东海,穷乡奈薄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所处地理位置的感慨,指出其虽位于渤海之畔,但却远离繁华的东海,显得颇为偏远。后四句“惭予为地主,爱汝独风流。”则反映了诗人作为主人的喜悦与自豪
注释: 1. 定尔嫌车马,还因欲卜邻。 译文:你嫌弃车马的喧嚣,所以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居住。 2. 萧条委巷内,来往向谁频。 译文:小巷里显得非常萧条,来来往往的人不多,显得有些寂寞。 3. 门径不除草,图书长傍身。 译文:门前的道路没有打扫干净,书籍总是放在身边。 4. 宋王家咫尺,俱是素心人。 译文:距离不远的是宋王府,他们都是非常纯朴善良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
【诗句解读】 1. 文旆忽南去:这里“文旆”指的是旌旗,通常用于官员的出行。诗人提到“文旆南去”,意味着邓广文即将南下任职。 2. 老怀奈别何:表示老人(指自己)因为分别而感到无奈和不舍。“奈”是无可奈何的意思。 3. 仙凫攀未得:仙凫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神鸟,这里用来形容邓广文就像仙凫一样高飞远走,难以攀附。 4. 荒墅更谁过:荒废的别墅没有人来居住,用来比喻邓广文离开后
诗句 1. 佳菊偏宜晚,入冬始落英。 2. 寒增茅屋色,雅称野人情。 3. 霜露清三径,壶觞尽一生。 4. 广文能好我,骑马过柴荆。 译文: 在秋天,菊花是最适合观赏的,只有到了冬天,它才开始凋谢。寒冷使得茅屋也显得更加朴素。菊花的美丽和高雅与乡村生活相得益彰,增添了一份生活的情趣。清晨的霜露清洗了庭院小路,让人感到清新。用酒壶斟满美酒,享受这短暂而美好的人生
【诗句注释】 已:已经。 向:趋向、倾向。 山中老:在山林中安家,过隐居生活。 宁论世(shì)上功:难道还要去追求世上的功名。 尔:你。 诗:这里指代你的诗作。 久作祟:长时间地骚扰人。 吾道岂云穷:我的学说难道就此穷尽吗? 百亩桑麻雨:一百亩桑麻在雨中。 一溪杨柳风:一条小溪边杨柳被风吹得飘动。 生涯亦自好:我的生活也非常好。 端:副词,表强调。 不:否定词。 坐书空:空坐在书斋里。
诗句释义: 1. "几载借荒城,为师独有名。" - 描述了孙司训已经担任了几年的教师,他的名字在荒废的学校中特别出名。"借荒城"暗示了他在一个相对偏远但重要的位置工作。 2. "那堪驱瘦马,犹自恋诸生。" - 表达了孙司训对教学的热爱和不舍。尽管他已经驱车离开了,但他仍然怀念他的学生们。 3. "月上芦沟白,风传黍谷清。" - 描写了夜晚的景象,月儿高悬,照亮了芦沟河的白色水面;微风吹拂着谷物
【注释】: 立秋后一日董刘二君过访:立秋后一天,董刘二先生来访。 杖藜偶尔出,忽见两高轩:拄着拐杖偶然出来散步,忽然看见了两辆高大的车子。 不意索居处,得闻长者言:想不到自己现在住的地方如此偏僻,却有幸听到长者的谈话。 是时流大火,傍树倒清尊:这时天上流火,树下倒下了清酒尊。 落日遽相别,依然又掩门:太阳落下去,急忙告别,然后又回到了家门,关上了大门。 【赏析】:
【注释】 闻君已解任,投老向青齐。 结屋长山北,买田渤海西。 花应栽满径,药想种成畦。 处处堪行乐,春来酒自携。 【赏析】 此诗作于天圣三年(1025),是诗人罢官闲居青州时所作,表达了作者退隐归田、与世无争的心境。 第一句“闻君已解任”是说自己听说您已经辞官了。第二句“投老向青齐”,是说自己准备到青州去养老。第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居所和田园。结屋长山北,买田渤海西,说明诗人在长山以北结茅而居
郊居效乐天 老去无馀事,徜徉草野间。 高芦移当竹,乱石叠为山。 客到即呼酒,僧来同闭关。 不因逢盛世,那遂此清闲。 注释: 郊居:住在郊外的住所,指隐逸生活。 效乐天:模仿白居易的《效陶潜体诗二十首》的风格,以“郊居”为主题。 无馀事:没有多余的事情要做。 徜徉:悠闲自在地行走。 草野间:指野外的自然环境。 高芦:高大的芦苇。 移当:相当于“相当于”。 竹:竹子。 乱石: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的石头
【注释】 残冬:即残冬之月,指冬至后的第一个月。 寄食:寄食于人,指受人施舍。 念尔老无家:念你已年老没有家可归。 迹尚如飘梗:指行踪不定,像飘荡的枯枝。 情多似乱麻:指情思纷繁复杂。 绨(tī):一种粗厚的丝织品,常用来比喻人情深重。 鲁酒:鲁地出产的美酒。 王门客:官宦人家的门客。 梦花:梦到鲜花,喻意美好。 【赏析】 这是一首赠人诗。诗人对吕山人的生活十分关切,他想到自己虽然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