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及艺术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评价文章的观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表达效果和思想情感。“昨夜凉风至,转怜景物新”一句,诗人以清新的笔墨描绘出了秋日郊居的优美景色;“转怜景物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内心的愉悦。 “已苏多病体,况复少烟尘。”一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已苏”意为身体已经恢复了
【注释】 ①爽垲(kǎi kě):地势高燥、阳光充足。②茅:茅屋,用茅草盖的屋子。③结:搭建。④素拙:平素笨拙。⑤巢窟:鸟兽的窝。⑥俗士:指世俗之人。⑦高僧:指佛教僧侣。⑧炙背:指太阳光照射到背上。⑨暄:温暖。⑩回驾:回到朝廷上朝。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期间。前二句写自己虽然不慕官居而愿隐于村野,但为谋生不得不经营起一间茅屋。中间四句则描绘了村中人与诗人相处和谐融洽的景象,如俗士频频来访
【注释】 茅茨:用茅草盖的屋顶。几许:有多少。所愿:所希望达到的愿望。雅称:正好适合。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竹冠:指戴竹制的帽子。刍狗:祭祀时用的草扎的狗。卧龙:诸葛亮的字。谷峰老:指晋代高士葛洪,号抱朴子。《考槃》是《诗经·小雅·伐木》中的篇名,后泛指隐逸生活。 【赏析】 此诗写诗人自比为“刍狗”和“卧龙”,以期隐居避世,但最终还是被征用出仕,表达了他与世浮沉的苦闷心情。 前四句说
【注释】 东:方位词。 形出方圆外,数兼天地中:意思是说亭子的外形是方的,内里是圆的,而亭子所容纳的人数又多得可以和整个天地相比。 联诗宜石鼎,讲道去尸虫:意思是说写对联的人应该用石头做的鼎,讲道德道理的人应该把“尸”去掉。 混世当如此:意思是说在世上混饭吃应当像这样的亭子一样,不要计较自己的拙劣还是精巧。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三角亭写的三首之一。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亭子的形状特点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解,以及对诗作进行赏析的内容: 诗句翻译: 1. 此地谁堪隐:此处没有人能够隐居。 2. 君来就我居:你来这里和我一起隐居吧。 3. 若非耽寂寞:如果不是因为喜爱孤独。 4. 宁不厌樵渔:难道不厌倦打柴和捕鱼的生活。 5. 绿柳村边舍:在村庄边生长的柳树旁。 6. 黄庭枕上书:黄庭指道家修炼的黄庭经,枕上读是说在床上阅读。 7. 相看吾道在:彼此看着,我的道在哪里
诗句释义 漫说宪非病,空惭回庶几。 - 漫说:随意地说。 - 宪非病:暗示或称自己并非真的生病。 - 空惭:感到惭愧。 - 回庶几:希望回归到平常的生活状态或期望。 家贫人卧稳,桥断客来稀。 - 家贫:形容家境贫穷。 - 人卧稳:人躺在床上休息得安稳。 - 桥断客来稀:桥梁断裂,导致过往的客人来访稀少。 秋草恣侵径,寒云伴掩扉。 - 秋草恣侵径:秋天的野草恣意地侵占了道路。 -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回到故乡马谷山村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重过马谷山村 山村重到日,风景益堪亲。 【注释】: - 重过:再次经过。 - 山村:乡村,这里指诗人的故居。 - 日:太阳。 - 风景益堪亲:风景更加亲切。 译文: 我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山村,发现这里的风景更加亲切。 家远惟宜病,境幽岂避人。 【注释】: - 惟:只有。 - 宜:适合。 - 境幽
诗句:自是江湖客,犹然变姓名。 译文:你本来就是江湖中的游侠,仍然改变你的姓名。 注释:“自是”表示“本身就是”,“江湖客”指的是在江湖中行走的人,通常指行侠仗义的游侠。“犹然”表示“还是”,“变姓名”则是指改变身份和名字。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汪山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江湖游侠的敬意和感慨。诗中通过对汪山人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的描写,展示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个性。同时
【解析】 本诗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借登新兴里黄台的所见所闻来抒发作者的感慨情怀。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愁云连海暗”“蔓草接天荒”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几里无鸡犬”写出了人烟稀少,“凭谁问民瘼”写出了自己对人民的关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答案】 ①译文:登上新兴里黄台,台起在县中央,登上此台我的心情很悲伤。 ②注释:新兴里黄台,即黄台寺。台起于唐武德年间
秋日郊居二首 其一 注释:岭圃:即山圃,指隐士的别墅。寡尘鞅:少受尘俗牵累。凄然:悲伤的样子。呼僮移野菊:叫僮仆移开野菊花。留客醉霜林:请客人在冷冽的树林中饮酒。落叶悲时序: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凋落。浮名:虚名,空名。笑古今:笑看古今人。静言思化理:静静思考万物变化的道理。世虑尽销沉:世上的一切忧虑都消失殆尽。赏析:这是一首写隐居山林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