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杨巍的《阅武二首·其二》 杨巍,明代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后因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初,起历刑、户、工三部尚书,进太子少保。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原则,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诗的原文如下: 十八男儿六郡雄,一身能挽双雕弓。银牌射得不将去,醉卧妖姬酒肆中。 译文注释: 1. 十八男儿六郡雄:指杨巍作为明朝的男子
静海逢炒米店旧主人甲辰下第曾饭其家 萧条野店大河滨,三十年前旧主人。 今日相逢无限意,一裘犹记苦风尘。 注释:在静海遇到曾经的店主炒米店,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今天我与他重逢,心里感慨万千,他当年穿过的那件皮毛大衣,还让我记得他当年历经的艰难困苦。 译文:我在静海遇到曾经的店主炒米店,那是一个三十年前的旧时光。今天我与他重逢,心中充满了感慨,因为他当年的皮毛大衣,我至今记忆犹新。 赏析
介子推祠 龙蛇寂寞一祠存,浊世谁知处士尊。 漫向绵山空堕泪,火能烧骨不烧魂。 注释: 介子推祠:介子推(?—前258)春秋时晋国人,字子推。晋文公重耳的贤大夫,后为晋文公出仕途中所遇饿虎之难而自焚殉主。晋文公念及他忠诚为国,就封他为忠臣,死后葬于介休市西北之介山下,后人称其地为“介公墓”。介子推祠即祭祀介子推的祠堂。 龙蛇:喻指晋文公与介子推。 寂寞:冷落、冷清。 处士尊:隐居者受到敬重。 漫向
【注释】 焚龙涎香:点燃龙涎香。龙涎香,一种香料。 草堂:诗人的居室或书房。 带龙腥:犹带龙气。 孤鹤:指鹤。 鸣:叫。 道经:《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之合称。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草堂中焚香时所吟。首二句写焚香的情景,后两句写闻香而思的心境。全诗用“草堂”和“孤鹤”两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超然物外、追求道法自然的情趣与向往。 “夜静香烟入杳冥”。夜深人静的时候,室内燃着香,烟雾袅袅上升
诗句:道上行人渴欲死,病夫其柰此炎蒸。 译文:路上的行人口渴得仿佛要死了,身体虚弱的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炎热呢? 注释:本诗通过描绘行人在炎热环境中的极度痛苦,表达了对夏日酷暑的强烈感受。"渴欲死"形容了高温下人们的极度脱水和疲劳;"病夫其柰此炎蒸"则是用“病夫”比喻那些因炎热而身体虚弱的人群,他们无法承受这样炙热的天气。整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炎热天气下人们痛苦的同情和关切。 赏析
【注】汤婆子:用热汤灌入木枕的草垫子中,以驱除寒冷。 衰年苦寒暑赖此二物相陪戏各为一绝聊以遣怀非叹老也 其一 汤婆子 衰年冬月更愁人,不怨天寒怨此身。 惟尔与予堪共老,脚头布被暖如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天取暖的诗。诗的开篇即点明“衰年”这一特点,并指出了“冬月”这个环境背景。在寒冷的冬日里,作者深感孤独和凄凉。接下来,他转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认为,尽管自己年纪已大
【注释】 “陶唐”:指尧帝。尧,上古帝王号。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诗人游览陶唐陵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景,以寒云漠漠、树苍苍渲染出凄凉的秋日景象;次句写地,以晋国山河几夕阳衬托荒陵的冷寂;三、四两句写人,通过行人在陶唐陵下仍能行拜礼这一细节,表现了陶唐陵的神圣和庄严。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丽,含蓄蕴藉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二 给事》解析 诗句原文: 漏转铜龙夜未残,即持白简立朝端。 宰臣不喜忠良士,始信言官自古难。 译文:夜晚的计时器滴答声还在继续,我立刻拿起笏板,在朝堂上站立。但是,那些权贵们不喜欢忠诚善良的人,让我开始相信,自古以来,直言进谏的人是多么的困难。 注释: - 漏转铜龙:古代计时工具,铜制的龙形滴水,滴下的水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白简:古代官员手持的木制简牌
【注释】: 井陉道中苦暑 其二 炎天又出玉门关,路狭浑如在火间。 忽忆沧江长散发,柳边石上弄潺湲。 赏析: “炎天又出玉门关,路狭浑如在火间。”这两句写诗人走出玉门关,来到炎热的夏天,看到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炙热难耐,道路狭窄,如同在火中行走。 “忽忆沧江长散发,柳边石上弄潺湲。”这两句写诗人想起家乡清凉的沧江,在那里长着长发散着步,坐在柳树旁边的石头上,弹奏着琴弦,发出潺潺的水声。诗人通过想象
【注释】 半是汉兵半酒徒:指一半是汉族士兵,一半是酒徒。 五陵豪气:指五陵(长安附近)的豪门贵族。 上马夸轻捷:指骑马时夸耀自己骑术轻快。 腰下斜悬金仆姑:指腰下挂着金制的武器。仆姑,即“钅夫”,古代一种短剑。 【赏析】 这是一首咏武士生活的诗。 首句“半是汉兵半酒徒”,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是在战场上驰骋杀敌,一是在酒馆里饮酒作乐,表现了作者对这两种生活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