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寂寞一祠存,浊世谁知处士尊。
漫向绵山空堕泪,火能烧骨不烧魂。

介子推祠

龙蛇寂寞一祠存,浊世谁知处士尊。

漫向绵山空堕泪,火能烧骨不烧魂。

注释:

介子推祠:介子推(?—前258)春秋时晋国人,字子推。晋文公重耳的贤大夫,后为晋文公出仕途中所遇饿虎之难而自焚殉主。晋文公念及他忠诚为国,就封他为忠臣,死后葬于介休市西北之介山下,后人称其地为“介公墓”。介子推祠即祭祀介子推的祠堂。

龙蛇:喻指晋文公与介子推。

寂寞:冷落、冷清。

处士尊:隐居者受到敬重。

漫向:徒然向……。

绵山:在今山西运城县东北。

堕泪:流泪。

火能烧骨不烧魂:用火烧尽肉体但烧不掉灵魂。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共四句,首二句写介子推祠的寂寞冷落,末两句写晋文公对介子推的厚恩。

“介子推祠”三字点明了题意。首句“龙蛇寂寞一祠存”,以龙蛇自比,暗喻晋文公。“寂寞”,是说晋文公的身边缺少像介子推那样的贤臣;“一祠”,是指介子推的庙宇。这两句是说,晋文公身边少有贤臣,介子推庙中冷冷清清。诗人把晋文公和介子推并提,既突出了介子推的贤明,也表明了作者对晋文公的不满,表达了作者对贤臣的同情和对奸臣的憎恨。

第二句“浊世谁知处士尊”,“浊世”,是说当时的政治黑暗、腐败、混乱的时代。“处士”,是指隐居的人,指介子推。“谁知”,意思是谁又知道。这里既指晋文公不知道,也指那些奸佞的小人不知道。“处士尊”,意思是说那些隐居的人士反而被重视起来。这句是说,那些奸佞的小人倒被人们尊敬起来了,而像介子推这样的贤臣却被冷落了。

第三句“漫向绵山空堕泪,火能烧骨不烧魂。”这两句诗是说,那些奸佞的小人在绵山上空洒泪,然而他们的灵魂却不会被火烧掉;也就是说,他们的肉体会被火烧掉,但是灵魂却不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奸佞的小人虽然在表面上做作,但他们的灵魂却是不可磨灭的。

这首诗通过描写介子推祠的景象来表达作者对晋文公的不满和对贤臣的同情。全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既有对现实的揭露,又有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