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注释】: ①宿岔道村家:在今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境内,古为商州至西安的要道。 ②两家村:指岔道村及附近村庄。 ③圣恩:皇帝对臣民的恩惠。归田:辞官退隐。 ④江湖:代指仕途。梦魂:比喻心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田园时所作,抒发了作者辞官归田、远离仕途、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与豪放之情。 首句“乱石为墙篱作门”,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村舍的简陋和贫寒,也表现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适和超然
注释:柴门松径已经重新开放,但过去向羊群求索的人再也没有来过。双鹤至今仍然留恋着主人,早晨放飞它们,傍晚就会返回。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友人于谷山宗伯的诗后,以次韵的形式回赠给他的四首之一。诗中描绘了柴门松径已重新开放,但过去向羊群求索的人再也没有来过的意境。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双鹤至今仍然留恋着主人,早晨放飞它们,傍晚就会返回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世上除了书信,我无法看到其他事物。在天涯海角,我的心情如同打开了尊酒,畅饮无拘。 平生只爱好吟诗,官衙散去,乌鸦的叫声响起,我只能独自关上门窗。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罢官回家后的感怀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除书不到眼”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官衙中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只能看到满纸公文的景象。第二句“天涯怀抱自开尊”,表达了诗人在天涯海角的心境
在《过王戍店》这首诗中,杨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1. 诗句释义:野店春残不见花,高林落日乱鸣鸦。 野店春残,春天已至尾声,野店的景象不再有鲜花盛开,只留下凋零的花影;高林落日,夕阳西下映照在茂密的高树上,乌鸦在树林间乱飞乱叫。 2. 译文:在王戍的小店里,春天已经走到了尽头,看不到任何鲜花
诗句 老人何事欲沾巾,不怨官家赋役频。 手指门前桑枣地,已荒三十四回春。 译文 一位老人为何要流下眼泪?他并不抱怨官府频繁征发徭役。 他的手指指向门前的桑树和枣树,这些土地已经荒芜了三十多个春天。 注释 1. 老人何事:为什么老人会流泪。 2. 不怨官家:不抱怨官府频繁征发徭役。 3. 赋役频:频繁地被征发徭役。 4. 桑枣地:门前的桑树和枣树。 5. 回春:春天,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诗句原文: 春来有酒即成醺,记得曾书白练裙。 今日花开君不见,一杯谁去泻孤坟。 注释: 1. “春来有酒即成醺”:春天来了,如果有酒就能喝得烂醉如泥。 2. “记得曾书白练裙”:我还记得我曾经写过白色的裙子(可能指的是某种诗歌或画作)。 3. “今日花开君不见”:今天花朵盛开,但是你却看不到(可能是因为天气不好或者你出门了)。 4. “一杯谁去泻孤坟”:一杯酒是谁去给孤独的坟墓倒的。 赏析:
【注释】: 过环绿窝:经过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草萋萋,草木茂盛。 黄鸟不知春寂寞:黄莺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 夕阳犹绕树头啼:夕阳还挂在树头上啼叫。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诗魂在何处?草已萋萋,路已迷离;黄莺不晓春已去,还在树上啼鸣。这是写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过环绿窝”,点明题意,是说诗人路过了那个环抱绿树的地方。“草萋萋”写出了环境的优美
平定李侍御应时予之同年友也曾视予病感之寄此 平定李侍御,即指李侍御(名不详),是作者在平定叛乱时的僚属。当时作者与李侍御同为“同年”进士,因此诗人将李侍御比作自己的同年好友。同时,李侍御曾来看望过自己,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前年视我山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 前年,指的是诗人被贬谪到边远地区之前。当时,诗人正处在山中的病榻之上,心情十分沮丧。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未就此停下,反而更加残酷地打击了他
译文: 满屋的烟雾缭绕着戍台,一盏疏灯下独坐,开一尊。深夜里奇怪为什么不能入睡,因为松柏千山风雨正来。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五言律诗。首句“满户烟霞傍戍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烟雾缭绕的房屋紧邻着戍台(古代边塞上的军事哨所)。次句“疏灯独坐一尊开”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刻,点着一盏微光闪烁的灯,静静地坐着,仿佛在沉思
注释: 李给事曾担任过青琐郎,他的诗名和谏草都十分出众。每次遇到人都会先问对方“平安否”,然后高卧于冠山之上,白发渐渐增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名叫李给事的官员的赞美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李给事在朝中的地位、他的才华以及对他人的关心之情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首句中的"短李曾为青琐郎"指的是李给事曾经担任过青琐郎这个职位,这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地位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