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鲲
注释: 八月十五夜三江泛月:八月十五,即中秋之夜,泛指中秋之夜赏月。三江泛月,泛指赏月。 风吹甬江月,万里发城阴:秋风拂面,吹过甬江,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城市的角落。 海白东南尽,天青上下深:海水在东边和南边的尽头变得苍白,天空在上头和下边显得深邃。 光从露气湿,寒逐岁华侵:月光从露水中升起,寒意随着岁月的流逝侵袭着大地。 复忆乘槎事,难忘霄汉心:回想起当年乘坐木筏渡过天河
【注释】 霁:云开。 载酒回:乘船载酒而归。茆:野草,这里指屋舍。 【赏析】 《大水后泛舟其二》,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秋”为主题,描写了诗人在大洪水退后,心情舒畅,游山玩水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 首联“城云不肯霁,江路浩无隈”。“城云不肯霁,江路浩无垠”,意思是说,天空中的云雾久久不散,江面上的波浪浩渺无边
小山 还山抱黄犊,沙草日蒙蒙。 竹屋难禁雪,松门不掩风。 香馀栗叶火,寒落桂花丛。 寥落清江外,吾生亦有终。 注释: 1. 小山:指诗人所居住的山。 2. 还山抱黄犊:回到山中时抱着一头黄色的小牛。 3. 沙草日蒙蒙:沙地上长满了草,太阳照耀下显得朦胧。 4. 竹屋难禁雪:竹子做的房屋难以抵挡大雪。 5. 松门不掩风:松树做成的门挡不住风。 6. 香馀栗叶火:燃烧过的栗子叶留下的香味。 7.
湖上晚望 湖远平波黑,云低水屿孤。 数家寒烧起,一半夕阳无。 藜蒺秋多刺,桑麻岁不输。 敢言忧桂玉,正作老菰蒲。 【注释】 1. 湖远:指西湖。 2. 平波:平静的湖面。 3. 云低:云雾低垂。 4. 水屿:小岛。 5. 数家:几户人家。 6. 寒烧:寒夜中的灯火。 7. 半:指一半。 8. 藜蒺(lí jì):藜、棘等草本植物。 9. 桑麻:泛指农田,也指农事。 10. 输:收获。 11.
【注释】 桓溪:山名。在浙江绍兴县东。 徂:去,逝。 秋声动寥廓:秋天的风声,响彻空旷的地方。寥廓:空阔。 人语入菰蒲:人声,像进入茭白和水蒲一样。菰蒲:一种植物,生在水中,茎叶似茭白,可食。 涧险鸣泉乱:涧水湍急,泉水哗哗作响。 林高晚烧孤:树林里树影参差,夕阳西下时只有一星火光。 前峰斜照出,昏黑遍栖乌:前面山峰上的夕阳被云遮住了,昏暗的天空中乌鸦成群地飞起。 【赏析】
大水后泛舟 其一 未能避风雨,稍已近菰蒲。 宿网县秋渚,归舟逗夕湖。 生涯随鬓脚,世事且头颅。 不道人情剧,何妨醉眼孤。 注释: - 未能避风雨:没有能够避免风雨。 - 稍已近菰蒲:已经靠近了芦苇和水草。 - 宿网县秋渚:在网县的秋天的湖边过夜。 - 归舟逗夕湖:回家的船在夕阳下划过湖面。 - 生涯随鬓脚:一生随着头发变白而流逝。 - 世事且头颅:面对世事,也只能低头。 - 不道人情剧
【注释】: 漠北:指北方边地。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天东:指东方天边。 乾坤:天地。 局蹐:局促不安。 玄黄:指马的颜色。 海日:指海日出时的景象。 江云:江上的云彩。 塞雁:塞外大雁。 【译文】: 在北方边疆,战火连天; 远方的消息总是让人牵挂。 看天地万物都显得紧张而又不安, 骏马四蹄踏动尘土飞扬。 海日初升,光芒四射但无影, 夜晚江上云彩映照得格外明亮。 燕山八月正是大雪纷飞之时
霜黄竹叶落,寒日暴林柯。 晚税安时毕,溪风入幕多。 阴阳争角牴,象纬候干戈。 转见东皋子,无心数渡河。 注释: 1. 霜黄竹叶落:霜降后,竹子的叶子变黄了。 2. 寒日暴林柯:寒冷的阳光照耀着树林中的树枝。 3. 晚税安时毕:晚上的税收已经完成了。 4. 溪风入幕多:溪边的风吹进了帐篷里。 5. 阴阳争角牴:阴阳之间争夺着什么。 6. 象纬候干戈:星象预示战争的到来。 7. 转见东皋子
【注释】 ①野昏:黄昏。②孤城:指江边的一座空城。③丛梢折:竹木枝叶折断。④细蕊生:兰草的细小的花蕊生长出来。⑤远浦:远处的河流。⑥残更:夜深人静时分。⑦鸣徽:指琴瑟等乐器上的徽音,泛指琴声。⑧伤垂白:头发花白。⑨鸣徽空自清:指琴声虽然响亮,但内心却无法平静。⑩空:白白地,无端。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兼抒怀诗。全诗以“夕”字统摄,描写了诗人傍晚乘舟归家途中所见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亲人
【注释】 ①堇子国:战国时吴国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为吴王夫差。 ②阖闾城:春秋末年吴国的都城。 ③世路:指人间的道路。 ④交情:朋友之间的情意。 ⑤风高江气紫:形容秋风萧瑟,江边景色凄清。 ⑥霜落海潮青:指冬景,海水在寒露中泛出青色。 ⑦月旦评:比喻公正的评论或评价。这里用“月旦”二字暗含“月”字,即月亮。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朋友归去吴地时作。首联写友人到来堇子国,归去阖闾城